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靠生长激素这一几乎是“独家业务”的丰厚利润,长春高新坐上千亿白马股的宝座,然而随着消费股行情退潮,市场对风险的“敏感度”已达到峰值!

8月4日晚间,新华社发文指出,所谓“增高针”其实就是注射生长激素,专家认为,生长激素有被滥用的苗头,可能带给使用者内分泌紊乱、股骨头滑脱、脊柱侧弯等健康风险。消息一出,便引发了极大的关注。

此前跌停的原因主要有二:集采传闻、股东减持。

今年5月,在市场对“药品集采”政策细节高度关注之际,网传广东16省联盟带量采购名单中包含生长激素相关产品。

这一利空传闻,直接砸的长春高新在短短两个交易日内市值蒸发300亿元,大伤元气。

对此,长春高新回应称,公司预计短期内生长激素产品不会进入国家集采,目前只有个别省份拟进行集采事项,相对来说影响较小。假设集采政策落地、产品价格下降,公司将努力通过提升用户体量等方式确保公司业绩。

另外,目前生长激素水针产品只有三家厂商,暂未发现其他厂商申报相关产品,公司预计短期内市场竞争格局不会发生较大变化。

关于集采风险,业内人士的看法是,改善身高属于“消费型需求”,生长激素似乎是不具备集采条件、也没有集采必要的品种。翻阅相关报告,生长激素有85%为自费支付,70%来自院外销售,医保依赖低,基本不受医保控费影响。

不过,虽然长春高新拍着胸脯说“没问题”,股东实际操作却是折价减持。

5月21日公告显示,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东通过大宗交易的方式减持412.42万股,减持比例为1.019%,共计分成34笔,总金额约为19.38亿元,成交均价470.01元/股,相较于当日506.11元/股的收盘价,约折价7%。

公告显示,其于2020年12月22日至2021年5月20日期间,共4次通过大宗交易减持,累计减持809.3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9997%。

这位在公司面对“黑天鹅”利空消息之际,不惜折价也要大额减持套现的股东是谁?正是长春高新核心子公司金赛药业的董事、总经理金磊。

而去年九月的一波大跌,也被市场认为与“股东减持”预期有关。

彼时市场流传着一份调研纪要显示,接受调研的嘉宾便是金磊。其中涉及“三季度销售情况不好也有内部松懈的原因,7月同比下滑也是历史首次”,“这几年研发布局不够”等利空消息,以及“金磊2019年度业绩承诺已达成,年底会做减持”等更为敏感的信息。

有市场观点认为,若该纪要内容真实,金磊如此“达到要求就跑”的操作,会在一定程度上也打击到投资者的信心。虽然长春高新立刻在5月25日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长和监事合计增持6800股,但从实际效果看,依然未能对公司的股价起到多大提振作用。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资料显示,长春高新的核心子公司金赛药业,专注于生长激素产品,且在国内生长激素市场具有绝对优势,占比逾七成。

2016年至2020年的5年间,长春高新的年收入增长了4倍多。即使是在疫情影响下的2020年,公司依旧实现85.77亿元,同比增长16.31%;归母净利润30.47亿元,同比增长71.6%。当年财报显示,生长素在内的生物类药品贡献了84%的营业收入、90%的毛利。

由于这一“独家产品”毛利率极高,也被外界看作是造就长春高新的“超级摇钱树”,股价因此保持了十余年长牛走势,13年翻了100倍,年化收益率超30%。

若在13年前拿50万去买长春高新,现在已经实现赚一个亿的小目标了。

其中,自然也成就了不少“造富神话”。今年4月,便有一则传言火速出圈,在微博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国信证券宣称一位老太太13年前买入长春高新股票至今赚了500万,据说这位大妈13年前买入了长春高新,但由于时间太长忘记了,直到日去销户才发现账户已经有500多万,简直是太惊喜了,没想到这是一般被遗忘的巨款。

有趣的是,自老太太赚500万的事情被爆出后,长春高新便开启了一波下跌行情,短短三个月从最高的500元跌到了今天的276元,跌幅45%。若在看到新闻时,学老太太“价值投资”购入长春高新,如今或已亏掉一半本金。

分析观点指出,长春高新严重依赖子公司明星业务的风险始终存在,若这一业务产生任何动摇,都将对子公司经营业务以及长春高新的基本面产生较大冲击。

另有投资者尝试从市场热点角度分析:生长激素行业算是一个“有看点”的细分行业,今年自三胎政策以来,新出现的压制点(持续关注中):涉及到新生儿的行业(教育、医疗、住房、游戏等吃穿住用行等方面)在当前很容易成为焦点,甚至遭到错杀。

还有业内人士指出了期市场的“敏感”,政策重锤频出,资本市场已经是“惊弓之鸟”。“听个弦就能死给你看。突然出一个利空,第二天就吃跌停,今天你看热闹,明天可能你就是热闹。”

值得一提的是,仔细阅读新华视点昨日发布的评论文章,还能发现更深层次的含义。

“由于推广‘增高针’能获取暴利,一些医药代表用高额回扣来引诱儿科医生滥开处方。一些生长激素药厂邀请儿科医生参加培训,而所谓的培训就是让医生给孩子多开生长激素,按销售额的一定比例提成。”

或许,真正令市场担忧的不是产品安全风险,而是打击“暴利”的风险。过去的“医药茅”,未来还值千亿吗?

关键词: 5次跌停 千亿长春高新 核心资产 独家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