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鳗财经》文 / 米莱

海思科(002653.SZ)定向增发募资8亿元,其中2亿多将用来补充流动资金。近年来,海思科的业绩呈现低迷的趋势,这与“集采”砍价有一定的关系。未来海思科需要在创新药上进一步发力。

定向增发募资8亿元


(资料图)

2月6日,海思科发布公告,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核准海思科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批复》(证监许可[2022]869号)核准,海思科非公开发行不超过4000万股股A股股票。此次发行实际发行A股股票4000万股,发行价格为20元/股,募集资金总额人民币8亿元。

此次定向增发的募资对象包括: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费战波、济南江山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JPMorgan Chase Bank, National Association、嘉兴聚力振新壹号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募集资金的投资项目如下:

海思科在公告中表示,此次发行后,公司的资金实力将得到增强,有助于公司把握创新药发展的契机,由仿制药研发向创新药研发升级,增强公司的自主创新能力,完善公司产品线,公司的行业地位将得到提升,持续盈利能力将得到增强。

集采“砍价”致业绩低迷 创新药需突破

海思科于2012年登陆A股市场。年报显示,海思科是一家以创新药研发为核心,集化学药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制造、销售推广等业务于一体的多元化、专业化的医药集团上市公司。

2022年上半年,该公司有99.37%的收入来自医药行业,其中,23.3%的收入来自肠外营养系,2.01%的收入来自肝胆消化,3.79%的收入来自抗生素,3.15%的收入来自心脑血管,9.33%的收入来自肿瘤止吐,10.34%的收入麻醉产品,13.34%的收入来自其他适应症,26.58%的收入来自原料药及专利技术,7.63%的收入来自市场推广。

《电鳗财经》注意到,海思科的此次定向增发正逢该公司业绩出现连续下降之时。目前该公司还未发布2022年的业绩预告,2022年前三季度该公司的营业收入为20.97亿元,同比增长了9.71%;同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前和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1.03亿元和7887万元,同期增速分别为-62.54%和608.06%。

从2019年至2021年,该公司的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2.55亿元、1.46亿元和0.35亿元,同期增速分别为93.54%、-42.62%和-75.91%。

对于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下降的原因,海思科在其半年报中解释称,源于其主推及独家产品甲磺酸多拉司琼注射液,为2岁及以上儿童和成人预防及治疗CINV(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PONV(术后恶心呕吐)的基础用药,被纳入2020年国家医保目录调整谈判目录后大幅降价。

2021年6月份,第五批国采拟采购药品62种药品,61个采购成功,产生拟中选企业148家,拟中选产品251个,拟中选药品平均降价56%。

其中,海思科的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盐酸帕洛诺司琼注射液、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中选,不过,由于集采降价幅度较大,海思科当时的股价降幅达6.14%。

2022年上半年,海思科来自第一大业务肠外营养系的收入下降了31.56%,也是因为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于2021年中选第五批国家集采,该产品进入集采后销售价格降低导致同比收入下降。

在2022年的第七批国家集采中,海思科的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mg;125 mg)和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氟哌噻吨0.5mg和美利曲辛10mg)成功中标。米内网数据显示,相关品种涉及的通用名药品2021年在公立医疗机构终端的销售额均超过10亿元,海思科相关产品在此次集采前的市占率普遍较低,若中标集采有利于公司迅速打开市场。

事实上,仿制药带来的利润较低,再在加上“集采”砍价太狠,导致海思科近年来的业绩时高时低。不过,近年来,海思科希望在创新药上有所突破。,截至2022年6月30日,该公司的商业化产品及临床阶段候选1类新药共有8个,包括1个商业化阶段药物、7个临床在研项目。其中用于II型糖尿病的长效降糖药物HSK7653进入到临床III期阶段,预计在今年底申报NDA(新药上市许可申请)。

2022年前三季度,海思科的研发费用为2.8亿元,同比下降了2.5%。2020年和2021年,该公司的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7.08亿元和8.15亿元,同期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1.28%和29.38%。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和2021年,海思科的资本化研发投入占研发投入总金额的比例分别为49.32%和51.55%。资本化研发投入比例如此之高,海思科有粉饰业绩的嫌疑。

关键词: 定向增发 非公开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