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悠久的芦淞区建设巷,商贩们惯于将商品摆在店外售卖。 记者 伍靖雯/摄

▲石峰区先锋便民市场外的菜农临时疏导点,无人问津成了停车场。 记者/伍靖雯 摄

▲石峰株百超市后巷沿线,每日上百个游商菜贩聚集。 记者/伍靖雯 摄


(相关资料图)

寻常巷陌,百姓门前,关乎城市形象,关系民心冷暖。

也正是这些曲折迂回的小街小巷、城市边缘地区,成了游商菜农的根据地、私搭乱建的隐匿点。对在这些地方谋生的人来说,道路是否洁净、占道是否违法,哪一项能比做买卖重要?

4月14日,市城管局组织召开会议,再次直面“痛点”,对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等区域开展“百日攻坚”。

面对治理之难、执法之困,这次又将如何破题?

“现在都提倡‘地摊经济’,你们凭什么不支持?”

株百石峰超市后巷,是典型的居民集聚区。百翔佳园、响石花园等小区坐落周边,沿线还有枫叶中学、先锋农贸市场、响石岭步行街等场所,汇集了上万居民。

10多年前,果蔬摊贩嗅到商机,纷纷涌入,“马路市场”逐渐成型。如今,这里每天早上能汇集上百个游商散担,有实打实以此谋生的菜农,也有赚差价的菜贩。

上周,石峰区城管系统开展专项行动,区城管局局长文志率队来此巡查执法。

“这里不能摆摊的,走吧。”执法岗亭前,两名执法队员劝导菜贩们离开。两名菜贩注意到动静,挑起菜担离开,但并没有走远,停在路口观望。

到了菜农老张这里,执法队员遇到了麻烦。“劝了一次两次三次,你还不肯走,只能依法办事了。”一名城管队员说完,依法暂扣了老张的秤杆,开具《先行登记保存通知书》,但老张看都不看,拒绝签字。

气氛逐渐紧张,周边的摊贩开始聚集,不仅城管队员,一些摊贩也拿起手机录像。原本在路口观望的菜贩见此,直接把菜担往地上一放,继续摆摊。

“别跟我讲城管法规,现在都在提倡‘地摊经济’,你们凭什么不支持?”见到文志过来询问,老张似乎一肚子委屈,“不让我在这里卖菜,吃不上饭谁负责?”

“后头有合法合规的便民疏导点,你为何不去?”文志说的疏导点,是这条街后巷的一处空坪,城管部门专门协调批给菜农摆摊,但几乎无人问津。

“要去,所有人得一起去,不然那边生意差些,去了吃亏。”这是老张的道理。

长达20分钟的劝导、拉锯,最终,老张似乎决定给局长“面子”,挑起担子准备去疏导点。临走前,他大声要求执法队员,将依法暂扣的秤杆还给他。

一个盘踞10余年的马路市场,不可能因为一两次巡查整治而消散。4月16日上午8点,记者再次来到这里,虽然有2名城管队员守在路边,但面对上百名出店经营、占道摆摊的商贩,他们的劝导显得无力。

几乎每一家摊贩,都能说出自己的难处。比如猪肉店的老板说,把猪肉摊摆到店外,每天能多卖出两腿肉;旁边的米粉店已满客,顾客想坐外面,老板当然也不会拒绝;小贩们在路边摆摊,毕竟摆到农贸市场外可能要收5元钱的卫生费,能省则省……对于他们来说,道路是否拥挤、地上是否干净,可能是最后才会考虑的事情。

“烫手的山芋”

株百石峰超市后巷的情境,是这些背街小巷管理“痛点”的一个缩影,实际上,这些小街小巷也曾风光无限。比如响石岭步行街和临近的株百石峰超市后巷等区域,曾是该区重点打造的商圈之一;芦淞区沿港路、建设巷,是城区历史最悠久的一批商业街巷;合泰、富家垅片区的背街小巷,至今仍然生意盈门。

这些街巷的商业,大多依托原有的格局形成。但早年的规划建设前瞻性不足,一条三四百米的街巷,可以出现上百个违规摆摊、乱堆乱放等问题,哪怕安排10多名城管队员驻点,结果通常也是摊贩从街头挪到街尾,与城管队员“躲猫猫”。

天元区的城管队员们印象最深的,是前几年在圆方路开展露天烧烤占道经营专项整治,20多名城管队员3个月轮班通宵值守,问题改善了,但整治一结束,乱象很快复现。

反复的劝导和执法,不仅考验城管队员的体力和耐力,还要面对不可预测的风险。“我们反复劝,小贩也不高兴。”一名城管执法队员坦言,许多小贩都表示会在有重要检查时配合,但如果天天“循规蹈矩”容易影响生意。也正因此,一些商贩甚至会出现挑衅、动手推搡执法队员的行为,有的城管队员被辱骂、撕破制服、咬破手臂等等。

除了身体的创伤,一些城管队员还要面对舆情压力。今年2月,有摊贩实名举报一名城管队员在株百石峰超市后巷暴力执法,还在网上发布了4段视频。幸好当时的情况被执法记录仪全程收录,得以证明城管队员的清白。

记者也曾亲眼目睹城管执法遭遇抵抗。上个月,在滨江一村附近,一名占道摆摊的菜贩指着一名中年城管队员谩骂,而这名城管队员能做的,同样只有让同事打开执法记录仪,以防遭遇非议时有口难言。

反复“躲猫猫”的小商小贩、不可预测的身体或心理压力、难以形成长效的执法困境……久而久之,这些小街小巷成了“烫手的山芋”,“若非有专项行动,没人愿意去碰。”有执法队员坦言。

如何告别“突击战”?

背街小巷是一座城市的肌理,其中的“细碎小事”关系着民生大事。

放眼全国,这些年来,各地都在城市精细化管理、背街小巷“补短板”等方面下苦功。然而,这些理念的发轫落实,甚至少于一条“马路市场”存在的时间。

还有诸多现实问题。比如,出于财政压力等情况,长期以来,各地对背街小巷等区域的管理要求、执法力量投入,都低于主次干道,问题积重难返。抓背街小巷治理,就意味着要在这些地方加大投入。

怎么防止问题反复?采访中,一些业内人士也给出建议,比如,用“一街一策”的方式,对这些区域制定精细化管理指导意见,明确各部门的责权范围、联合机制等,在治理中实现“街巷更新”。

已经有城市率先行动。比如贵阳市制定了背街小巷改造的三年攻坚计划,并引入“小巷管家”等制度,实现齐抓共管;无锡市在提出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后,在各社区建立城管队员为核心,沿街商户、居民及相关职能部门协调议事工作机制,提升管理效能。

来看株洲。此次的方案明确要求,对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等区域的攻坚整治,要与城市主干道达到同一水准。后续,各区要将这些地方纳入日常重点管理区域,力求从依靠突击整治转向建立常态长效管理机制。

会有哪些成效?能持续多久?每个人都拭目以待。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