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 记者 王 君


(资料图片)

预制菜赛道涌入新玩家。1月16日,格力电器宣布,格力电器近日当选广东省预制菜装备产业发展联合会理事长单位。据悉,该联合会已有40家会员单位。

跨界者仍在入局由“宅经济”催热的预制菜产业,但随着堂食恢复,囤货需求减少,该产业发展现状如何,市场空间还有多大,相关企业商业模式如何改变等问题值得深思。

各路玩家涌入预制菜赛道

近年来,预制菜产业快速发展,受到资本青睐,新玩家不断涌入。天眼查App数据显示,过去三年(2019年至2022年),预制菜行业新增企业超1.28万家。

海底捞、西贝餐饮集团等餐饮企业纷纷入局,新希望、农夫山泉等其他行业头部企业也试图在这一领域“分羹”。

值得关注的是,味知香在初创企业中脱颖而出,成为预制菜产业首家上市公司。鲜美来也递交了招股书,拟冲刺水产预制菜第一股。金泰智造在2022年末开启上市辅导。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月初,A股上市公司预制菜概念股达到30家。

青山资本、中金资本、IDG资本等多家机构也进场布局。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21年至2022年,我国预制菜产业披露的融资事件近50起,融资金额达到数百亿元。其中,2022年,舌尖科技获得B轮融资,融资金额高达16亿元,为当前预制菜企业获得的最大一笔融资。

各地也积极出台鼓励预制菜产业发展的政策,通过真金白银助力预制菜企业发展壮大。

例如,2022年11月份,《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全省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布,该文件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预制菜企业上市挂牌融资、发行债券,对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挂牌的企业,给予最高200万元的一次性奖补。

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4196亿元,同比增长21.3%,预计2026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10720亿元。

正是由于预制菜赛道广阔的市场空间,使得各路玩家争相涌入。不过在“热闹”背后,预制菜产业参与者或许需要一些“冷思考”,比如“烟火气”的回归会对预制菜C端市场造成冲击吗?

预制菜企业亟待转型升级

“过去三年,预制菜行业在To C端蓬勃发展,品牌百花齐放、品类丰富多样。”零一创投管理合伙人余璐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国泰君安证券测算,目前C端预制菜消费规模达454亿元,未来消费量、客单价、消费频次、渗透率四大变量均有较大提升潜力,预计到2025年C端预制菜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47亿元。

鲍姆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鲍跃忠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对预制菜C端市场有影响,但影响有限。预制菜C端市场将逐渐由红利期向缓冲期转变。”

那么,消费场景转移后,预制菜相关企业该如何创新产品,转变商业模式,寻找新的盈利增长点?

“拓展非堂食领域成为预制菜企业持续吸引C端消费者的关键点。”预制菜品牌COOOOK轻烹烹创始人Leo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也有预制菜品牌表示,还将持续通过抖音、小红书等渠道营销,主要面向经济实力较强但是厨艺水平有限的白领、有娃家庭等消费群体发力。

企业需提升核心竞争力

“随着堂食的放开,To B餐饮端的需求会被释放。”余璐表示,更多的新型餐饮连锁品牌从创立之初就会采用预制菜作为供应链的主要构成部分,未来一定会诞生预制菜品类下的供应链公司。

“尽管2023年C端消费者对于囤货需求有所减少,但是受益于B端市场恢复及渗透率、消费者接受度等提升,未来预制菜产业依旧会保持较高增长。”有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

中国食品(农产品)安全电商研究院院长、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表示,预制菜在B端的市场份额占80%左右,规模较大,C端仅占20%,但容易聚集较高的人气,两种模式都会同时存在且相互促进。

谈及未来预制菜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职业投资人程宇对记者表示,预制菜未来发展取决于预制菜本身的加工配送能力,这是保证预制菜能够在市场行稳致远的根本能力。

“预制菜是一个大的、长周期的产业赛道,要提升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的核心竞争力。”北京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振兴国际智库理事长李志起表示,比如在食品源头上,能否降低损耗;在食品加工上,能否解决标准化和多样化之间的矛盾。

关键词: 利润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