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步该怎么走,雷军提出三个策略。
2020年是小米成立的第十年。8月11日晚,雷军以"一往无前"为主题进行小米十周年公开演讲,并在各个平台直播。
雷军原本计划办一场盛大的庆典活动,由于疫情原因只能取消。小米十年了,他说,想对米粉们做一次总结汇报,这十年,小米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什么,下一个十年,小米将往哪里去。另外,借着十周年,让对小米有误解的人增加了解:小米是谁,小米为什么奋斗。
演讲分为两部分,上半场近2个小时,雷军用20个故事复盘了小米的创业历程。在这20个故事中,有开端,有发展,有挫折,有高潮,最后是对于未来的畅想。包含了小米的创业起源、"三十次顾茅庐"组建团队、与董明珠的10亿赌局、供应链困局、海外10亿库存"救火"经历,以及上市前说服投资人同意小米硬件综合净利率永远不超过5%等故事。
下半场,雷军还发布三款"超大杯":小米10至尊纪念版、Redmi K30至尊纪念版,小米透明电视。
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飚也观看了这场演讲,他对时代财经说,雷军对过去进行了总结,为下一阶段的小米吹响了冲锋号。
孙燕飚称,当前的大背景是整个手机市场在今年面临新挑战,受疫情影响,小米成为行业少有的敢于在逆势中冲锋的企业,十周年不止是小米的十周年,更是面向未来的冲锋号。
"行业在变化,小米却在不断改变自己,创新外界对他的认识。"孙燕飚说。
小米不赚利润,而要赢得人心
一开场,雷军提到全球都在面临着的巨大挑战,如何面对这种焦虑,他用自己整个7月徒步行走 318.11公里的例子来解答,去面对、行动,靠耐心与坚持走下去,"向前每多走一步,热爱和勇气就会多一分。"
接下来引入正题,小米是如何起家的。小米创业的十年,也是中国移动互联网的黄金十年,当时手机产业有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国际巨头,还有国产"中华酷联",而且遍地山寨手机。中国市场主要被国际巨头把持,产品贵得离谱,而国产手机做得一般。
雷军希望能"做全球最好的手机,只卖一半的价格",于是选择用互联网模式来做手机,另辟蹊径,把软件、硬件和互联网融为一体,这被雷军称作"铁人三项"。
雷军分享了他找人的经历,"三十次顾茅庐"才组建了团队,2010年4月,13个人喝了一碗小米粥开始从擅长的MIUI系统做起,之后一路乘风破浪。2011年8月,发布第一款1999元的小米手机,2013年7月,发布第一款799元的红米手机,改变了中国手机产业生态。
小米的成功让很多人都开始学小米,但也引来批评,比如认为小米的模式就是"饥饿营销",而雷军坦诚,这是因为早期小米交付能力不足导致。
2014年,小米启动了生态链计划,投资、帮助志同道合的创业者,复制了100多家"小米模式"的公司。至今6年,已经孵化100多家生态链企业,做了上千种琳琅满目的产品。
雷军还第一次透露,与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的"十亿赌约"的背后原委,源于2013年12月,两人同入选央视年度经济人物,雷军以小米营收五年时间超过格力立下赌约,这是外界对于格力代表的中国传统制造业经济与小米代表的互联网新经济之间的对比。
而五年后的2018年,小米、格力营收分别为1749亿元、1981亿元。小米还是输了,但戏剧的是,第二年小米便超过格力。雷军如今总结道,"那个时候我们,如日中天,信心爆棚,敢招惹董大姐,的确膨胀了。",经历过赌局,更了解格力,也对中国制造业的理解又加深了了一步。
雷军提到小米国际化后一次"救火"经历。在2014年6月,小米进入印度市场,当时国内发布了小米4,卖得很好。2015年1月,50万台小米4,高达10亿元在印度发布,但卖不动。而这又无法运到国内,对小米来说算得上是灭顶之灾。
之后,小米组建了3人的救火团队,到全球五六十个国家找渠道售卖。好在,终于打开了一条路,死磕一年多,10亿元的库存,损失惨重,也基本消化了。
复盘这件事时,雷军意识到,刚进入印度市场,品牌和渠道都还没有准备好。不过,这次行动也提速了小米的国际化进度。
让雷军难忘的三个高光时刻,一是2018年4月小米在香港上市,二是2019年小米终于搬入了自有物业小米科技园,三是米又成为了全球最年轻的500强。
值得提及的是,在小米上市前夕,他力排众议说服了投资人,同意小米硬件综合净利率永远不超过5%。雷军的想法是,小米上市后变成一家公众公司,资本一定会逼着小米创造"超额"的利润。
雷军以法律文件的形式,把这一使命固化下来,永久限制硬件净利率。而他说服股东的是一句话:"优秀的公司赚取利润,伟大的公司赢得人心。"
如今,小米已经进入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手机业务在50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居前5。最近两年主攻欧洲市场。根据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发布的一份欧洲市场第二季度智能手机监测报告,其显示小米在欧洲市场的份额已经超越华为,成为欧洲市场第三大手机品牌。小米以17%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三,前两位分别是三星和苹果。除了苹果之外,排名前五的手机品牌只有小米是同比增长的,而且增幅65%。
从互联网到制造业
在这次演讲前的8月9日,雷军在微博上回复了米粉们最关心的三个问题,包括这次有没有MIX,MIX Alpha 何时量产,澎湃芯片还做不做等问题。
2016年10月25日,小米MIX发布,被世界三大设计博物馆收藏。芬兰国家设计博物馆馆长评价说:"小米MIX指明了未来智能手机的发展方向"。
关于 MIX系列新产品方面,雷军表示, MIX 代表着小米在最前沿技术探索中的突破,深感压力巨大,新一代 MIX 还需要一点时间。
关于 MIX Alpha ,雷军承认这是一款预研项目,已经圆满完成了预研目标。但后来量产难度过高,最后决定不量产了,集中精力做好下一代 MIX。
而关于澎湃芯片方面,雷军称,2014年开始做澎湃芯片,2017年发布了第一代澎湃S1,后来的确遇到了巨大困难。但这个计划还在继续。等有了新的进展,再告诉大家。
在演讲的下半场,小米推出三款十周年新品:小米10至尊纪念版、Redmi K30至尊纪念版和小米透明电视。选择用这三款产品,雷军认为这代表小米三大铁律:技术为本、性价比为纲、做最酷的产品。
据统计,在8月13日,京东天猫平台显示,小米10至尊纪念版预售已经售罄,其中京东预订量超过了2.7万台,天猫月销量超过了1万台,仅两家平台的预订量就在4万台左右。而如果加上小米商城、小米之家、苏宁易购等各大平台的预订量,总数将远超4万。
此外,小米已经深度参与到制造业中,这款小米10至尊版产自小米在北京亦庄的智能工厂。该工一期已经正式落成投产,总建筑面积1.86万平方米,投资金额6亿元,是一个智能化的"黑灯工厂"。所谓"黑灯工厂",是可实现全厂生产管理过程、机械加工过程和包装储运过程的全程自动化无人黑灯生产。
雷军表示,该工厂年产手机超过一百万部,未来生产一部手机可能只需一秒钟。该工厂也将成为小米的实验室,负责新工艺、材料和智能设备的研发,未来还会有智能工厂二期。
"在继续和代工厂合作的基础上,我们会深度参与制造业。我们已经自研大量高端装备,并已设计完成了全自动化的高端手机生产线。"雷军还强调,小米产业基金已投资了超过70家半导体和智能制造的公司。
智能工厂更多的责任是赋能制造业。据小米介绍,小米智能工厂是小米在高端制造装备和智能工厂产线的样板,是新工艺和先进技术的"实验基地",这些装备都和产线方案由小米设计,以后也会向制造业开放。小米在制造领域布局的是"制造业的制造业",而在手机制造领域,还会继续跟真诚地跟代工伙伴广泛合作。
孙燕飙称,对于供应链来说,在当下疫情面前,供应链面临产能利用不足,厂商希望得到更多订单,而小米能够开拓市场,卖更好的产品,用充足的订单去满足供应链的需求,就是对供应链最大的支持。
在今年第一季度,疫情严重时,小米携手供应链合作伙伴推动复工复产,向合作伙伴提供物资、周转支持,赠送超100万只口罩;面向有现金流压力的上游合作伙伴,小米金融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在3月19日,小米千家门店同日复工,恢复营业门店数超过1800家。
小米这10年恰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10年。雷军称,这10年最让他自豪的也有三件事:加快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推动了以滴滴出行为代表的新一代互联网头部企业崛起;石头科技为代表的一大批生态链企业带动100多个行业变革;小米在印尼的工厂招募了大量女工,给普通人带去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早在进入《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之前,小米就一直以来被拿来与老牌500强,如苹果、三星和华为来比较,雷军认为,的确有差距。"但小米还只是一个10岁的少年,如果用发展的眼光来看,你会发现小米还是有非常多出色的地方,比如:BCG 2020年全球创新50强,5家中国公司入选。华为、阿里巴巴、腾讯、京东和小米入选。"
孙燕飚对时代财经分析,在整个手机界,都认为小米的模式跟苹果非常相似,但不同的是,苹果通过赚取非常高的利润来生存,而小米却是用感动人心的产品来生存,这种模式最开始会很辛苦,因为净利率很低。此外,在路径上,与苹果不同的是,小米的所有产品都要推向市场,如果卖的好,一代、二代、三代接着研发,然后成为市场领导者。
孙燕飚说,随着小米在互联网经济的营收和粉丝的增加,无论是一季度财报或过去的年报已经反映了资本市场对小米这种模式的认可,这与苹果是极其相像的,这是其对手机产业的贡献。
在回答了小米从何处来后,雷军要阐释小米向何处去。他也有三个愿望,在接受《智族GQ》的采访时,他说,等这三个愿望实现,就可以退休了。
在演讲接近结束时,他才提到这三个愿望是:第一,小米变成全球最知名的品牌之一。无论到哪个国家, 大家都知道Xiaomi的发音怎么读;第二,不会再有人说雷军是劳模,因为这个舞台属于小米的年轻人。第三,又有一大群了不起的创业公司诞生、长大,在他们成功的时候说他们受了小米创业故事的激励。
下一步该怎么走,雷军提出三个策略,重新创业,大胆启用创业型人才;继续"互联网+制造",坚持用互联网赋能制造业;"行稳致远",稳打稳扎,做长期有价值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