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走向常态化运行,让患者受益。截至目前,药品集采已开展三批,共涉及112个品种,平均降幅54%,大大减轻患者费用负担;更多患者买得起药,药品的可及性大为提高;由于都是通过一致性评价质量认证的仿制药和原研药,患者用药质量也明显提高。同时,对行业生态改善、公立医院改革都有撬动作用。
第三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产生的中选结果将于11月落地实施。截至目前,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已开展三批,共涉及112个品种,平均降幅54%。
集采顺利推进
药品降价保质
上海市69岁的杨女士患有非小细胞肺癌,每个月定期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开药。去年3月20日之后,她常用的吉非替尼片(商品名易瑞沙)从每盒2280元降到547元,每月自付费用从2730元降到630元,这让杨女士异常惊喜。
大幅降价的易瑞沙是进口原研药,多年来价格昂贵。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之后,该药价格大幅下降到全球最低,惠及大量买不起这种昂贵好药的患者。
从“4+7”11个城市试点,到今年8月20日第三批药品集采中选结果出炉,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走向常态化运行。目前,集采工作顺利推进。“4+7”试点中,25个中选药品实际采购量达约定采购量的2.4倍,中选产品采购量占同通用名采购量的78%;截至今年8月底,2019年底全国扩围试点采购进度达约定采购量的1.8倍;除湖北推迟到6月外,其他省份均按时实施第二批集采中选结果,截至8月底,采购执行进度达74%;今年8月20日产生第三批集采中选结果,与当前同种药品最低采购价相比,中选药品平均降价53%,中选结果将于11月落地实施。
减轻用药负担。三批集采共112个品种,平均降幅54%。按约定采购量测算,每年费用从659亿元下降到120亿元,节约539亿元。按报销比例60%计算,可为患者节省216亿元,为医保基金节省323亿元。其中,治疗乙肝的替诺福韦酯和恩替卡韦两种药物年治疗费用从2015年的约2万元和9000元降低至70元左右,得到世界卫生组织高度评价。
促进药品可及。近3000万例慢病乙肝患者中,规范治疗率仅11%。高血压患者约2.45亿例,血压控制率仅17%。大幅降价后,乙肝用药恩替卡韦11个试点城市销量从6800万片增加至2.07亿片,使用该药治疗的患者净增近2倍。高血压用药氨氯地平、厄贝沙坦、氯沙坦销量普遍增长1倍左右,患者用药可及性大幅提升。
提高用药质量。“4+7”试点药品落地后,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快速投入临床,并迫使高价原研药降价促销,让以往有病而吃不起药的群众用上了高质量药品。试点地区群众使用过一致性评价仿制药和原研药等高质量药品的比例从50%提高到90%以上,明显提高了用药质量水平。
增强保障水平。集采带动同病种药品价格全面下降,为各地探索门诊统筹、提高慢病重病报销比例腾挪出空间,有力支撑了创新药医保准入谈判工作,间接扩大用药保障范围,有力提高了保障水平。
创新采购机制
挤出药价水分
这些成效归功于药品集中采购机制的重大创新。
带量采购,招采合一。我国主要医药企业的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高达40%。在过去“量价脱钩、招采分离”采购方式下,低价中标药品由于没有所谓销售费用空间而导致“降价死”。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的核心就是以合同形式承诺在采购周期内完成约定采购量,通过以量换价、确保使用,明确药企市场预期,使其不必再为药品进医院而做各种营销工作,降低销售费用,真正挤掉药价虚高空间。
政府组织,联盟采购。创造性地建立“政府组织、联盟采购、平台操作”的工作机制,设立政府和联采办双层架构,形成政策制定和具体操盘既紧密联系又相互独立的运行体系。各省在试点和扩围实施中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政策执行体系。
自主报价,公平竞争。通过制定规则、强化保障,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自愿参与、自主报价、公平竞争”,引导企业以成本和质量为基础开展公平竞争,持续完善以市场为主导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同时,将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纳入遴选范围,使得质量和疗效类似的药品“同台竞争”,避免了招标竞价过程中出现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政策联动,形成合力。统筹安排采购、使用、医保支付、货款结算等相关改革举措,医保部门采取三大配套措施发挥医保基金杠杆作用:医保基金按不低于约定采购量的30%预付货款,鼓励直接向企业支付,促进医疗机构及时结清货款;建立医疗机构使用中选药品激励机制,对因价格下降和合理使用中选药品后节约的医保费用,按不高于50%的比例直接留用给医疗机构;基于中选价制定通用名药品医保支付标准,从而鼓励患者使用价格较低的中选产品。同时,相关部门密切协作,如卫生健康部门在中选药品优先进公立医院、培训医务人员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药监部门积极推进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加强中选药品监督检查,严格防范质量问题;工信、商务等部门在保障产能和配送方面提供了大力支持。
北大药学院教授史录文认为,国家组织的药品集中采购解决了原来集中采购没法带量、及时回款的问题,配套政策到位,以集采为突破口,实现“三医”联动,保障药品质量、及时供应。对患者来说,药费减少,用药质量得到提高。随着一致性评价不断扩容,将促进企业不断整合,企业有更多精力专注研发,将整体提升医药工业创新能力、发展水平。
改善行业生态
降成本促研发
部分企业在三批集采中多个产品中选,由于采购执行度高,销售成本大幅下降,货款及时回笼,给了企业很大的信心,同时积极创新研发新产品,研发积极性大大提高。多个产品中选的某知名企业2019年研发投入39亿元,同比增长46%,另一知名企业研发投入37亿元,预计3年内将达到100亿元……
降销售成本、稳市场预期、促产品研发,集中采购像一根杠杆,撬动行业变革,改变了医药行业生态。集采通过确保用量压缩企业销售费用,通过及时回款降低企业财务成本,从而在降低药价的同时确保生产企业合理利润。中标产品越多、营销转型越彻底的企业,效果越明显。重点企业数据表明,中选产品销售人员平均压缩49%,销售费用占销售金额比例从40%下降到5%—10%。两批集采落地以来,中选产品采购进度快于预期,及时回款率接近100%,对维持企业现金流、促进复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销售成本下降,但产品市场份额却得到有力的保证,仿制药替代原研药效应明显。“4+7”试点中标产品销量均大幅增长,25个产品有20个市场份额增幅超过10%;试点期间,原研药销量占比从33%下降到17%,联盟扩围后继续下降到11%,过评仿制药对原研药实现有效替代。同时,集中带量采购改变了医药行业生态,推动医药企业重视研发创新。
“以前药品集中招标没有带量,药品虽然中标,但进入医院还有门槛。国家组织开展的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让企业有了预期,明白中选就有了市场,因此考虑成本、市场、发展战略等报价,实现了充分的市场竞争。告别不合理的模式,有助于改善发展生态,促进行业良性发展。”北大医学部主任助理、卫生经济学教授吴明说,药品带量集采是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推进“三医联动”的突破口。经过几轮集采之后,医生、患者逐渐认同,促进市场优化,医保腾出空间优化药品结构,有利于药品创新。医保采购药品的结余医院可以留用,促使医院主动控制成本,撬动公立医院改革。
关键词: 集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