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疫情中大量关闭的旅游线下门店,如今也在加速复苏。根据携程最新数据,近期携程门店迎来了预订小高潮,超出2019年3月销售额四成。同时,不少旅行社也在积极转型,加大力度开发深度游、红色游线路等国内线路,备战即将到来的清明、“五一”等旅游高峰节点。不过,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后发现,人员流失、经营模式难更新、产品设计相对传统等问题仍围绕着旅行社门店。未来该如何转变经营理念,以及推陈出新的产品能否获得消费者“芳心”,还有待市场检验。
门店集中开张
对神舟国旅首都机场门市经理马妍来说,春节之后最令人高兴的消息,就是门店重新恢复了营业。“去年疫情发生后门店就暂停营业了,直到9月份才恢复开放。”马妍称:“后期受疫情形势变化的影响,门店在今年元旦前后再次暂时关闭,到现在已经过了2个多月了。这次恢复营业后正赶上几个旅游需求高峰期,门店已经接到不少咨询了。”
其实,与马妍所在门店情况相似的旅行社数量并不少。据业内人士透露,近期随着多项利好政策的出台,加上“清明”“五一”假期的临近,不少暂时关闭的旅行社纷纷张罗着开张。“尤其是3月16日起,国内低风险地区人员进京、环京地区通行人员进京不再查验核酸证明,对旅游业来说是很大的利好,旅行社也集中开始恢复营业。”上述业内人士称。
旅行社集中复工的比重是多少?疫情期间损失是多少?为还原疫情以来京城旅行社“众生相”,北京商报记者走访了多家近期恢复营业的线下门店。
据和平天下集团总裁张志利介绍,疫情前该集团在京约有200家左右的门店。受疫情影响,部分门店将业务转至线上,目前在京共有80家左右,春节后已全部陆续复工。张志利还表示,为鼓励复工复产,3月15日-4月30日期间,总部还奖励下单门店1%的团费。
集团旗下的星火西路门市经理宋肖娟则表示,在恢复业务前,门店就已接到一些公司团体出行的咨询和报价需求;枣园门市的经理郭阳还告诉记者,目前周边游也已收上百人,门店独立成团的四个国内单团即将出行。
与疫情期间损失了部分门店的旅行社略有不同。据神舟国旅集团门市总经理刘玉松介绍,集团在疫情前就对内部旅行社展开了一次洗牌换血,淘汰了部分经营不善的门店。加上旅行社主打客群是中老年人,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门店的损失情况也较小。目前在京门店数量基本与疫情前持平,在70家左右。
除了促进现有门店的复工复产,部分旅行社还逆势开了些新店。康辉旅游的四惠门店就于近日正式开张。集团还计划在丰管路、义安门、酒仙桥等地陆续筹备新门店。此外,OTA线下门店也在不断“回血”中。其中,携程线下三品牌门店就出现了日均销售总额超出2019年同期四成的情况。旅游业期盼已久的春天,似乎正在开花生长。
疫情期间艰难转型
“为挺过最难的一段,业内不少旅行社卖土特产的也有,卖水果的也有。员工有的转行去卖了保险,有的去卖了化妆品。”有旅行社从业人员称。北京商报记者也在走访调查期间发现,虽然导航地图上仍有显示,但不少此前活跃在写字楼、商场内的旅行社已经消失不见,一些开门的旅行社内的员工数量也急速减少,偌大的办公室显得空空荡荡。
为求自保,旅行社集团还是在疫情期间走上了转型之路。
刘玉松表示,去年6月集团根据疫情常态化的实际情况调整了产品结构、营销方式和服务方式。如为激增的自驾游群体提供协助订热门民宿、度假酒店;查找小众旅游目的地等碎片化的服务,部分旅行社也保持了盈利。马妍则告诉北京商报记者,门店此前出境游业务占比较重,但出境游何时恢复还不能确定,门店已将大部分出境游客户向国内转移,并按照这部分消费者的需求制定了一些定制团和小包团。“去年开业的几个月内,门店的业务恢复情况较好。”马妍称:“根据市场反馈来看,消费者的出行需求受疫情影响有所变化,我们也尝试加大深度游和定制游的宣传投入力度,并按照不同的季节设计旅游线路。”
靠线下“得天下”的旅行社,疫情期间也开始加码线上业务。据张志利介绍,和平天下在疫情期间研发了“旅火火购物商城”,通过小程序的形式销售旅游产品、生活日用品等。集团疫情期间上线拼团功能,系统内部单个店铺或多个店铺可以参与同一旅游产品的拼单,人数越多返利越多。此外,张志利还提到,在自媒体时代下,行业竞争不仅在同行之间,各种流量平台也不可小觑。“去年以来,集团不少旅行社门店经营者都在尝试通过抖音等社交平台与消费者互动,虽然客流转化率目前还不高,但也起到了宣传效果。”张志利称。
仍在探索新模式
疫情期间,像“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的鼓励声不断在旅游业从业者的朋友圈中传播,而大家也终于等来了业务的复苏。不过,北京商报记者在走访调查中也发现,仍有不少问题困扰着旅行社大大小小的门店。
去年以来,不少旅行社都进行了一些转型和调整,但北京商报记者也注意到,对于旅行社来说,长期经营传统旅游业务,思路相对固定,在研发新产品时很难与以往的老产品区别开,大部分旅行社还是在目的地、出行时长等方面做文章,旅游线路也仍以老线路为主。也有一些旅行社经营者直言,线路的研发需针对不同的客群。年轻消费者更倾向于有特色、小众景区和自驾游,但年轻客群时间受假期等多方因素影响,对跟团游的需求量日渐下降。而中老年人则不同。他们的出行时间更灵活,也比较喜欢传统景区和打卡地,更注重性价比。旅行社在做线路调整时,会更多地考虑后者的情况。
不过,也有一些旅行社正在做新的尝试。张志利就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现在的产品必需要做到和以往不一样。他表示,近期旅行社也在和供应商沟通,希望推出一些有特色的独立成团或定制游产品,或是一些带有亲子元素、康养元素的产品。
此外,对一些出境游占业务主体的旅行社来说,主要业务向国内转移后,不只工作人员不适应,供应商也有些“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什么样的目的地和度假方式能满足这部分客群的需求。另外,一些旅行社的主要宣传途径仍停留在微信及门店咨询层面,在融媒体高速发展的当下,还有很多发展空间。
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研究院副教授吴丽云看来,除了产品创新的问题,在线旅游行业的发展也不断挤压着旅行社的生存空间。对此,吴丽云提出,线下旅行社或可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增加个性化服务和产品的开发,加大与OTA的差异化定位,如将导游、酒店、周边游等单项产品独立或进行分组和销售,或为游客提供一些碎片服务,如预订热门住宿产品、线路规划等。
北京商报记者关子辰 杨卉
关键词: 旅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