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正式步入“交易时间”。时光荏苒,在这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许多公司成功登陆科创板,借助资本市场做优做强。而随着注册制不断推进,新股发行,截至5月6日,已有269家公司在科创板正常交易,总市值达到33747.33亿元,流通市值11284.17亿元,

对于中国半导体公司而言,科创板是其茁壮成长的沃土。当下,作为科创板的重要成员,半导体公司们已完全交出了2020年与2021年一季度的“成绩单”,迎接科创板两周年

在23家科创板挂牌交易的半导体公司中,有超过半数公司在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及扣非后净利润同比增长,部分是暴涨。

但与硬具有两面一样,科创板半导体企业也并非那么绝对向好。据同花顺iFinD数显示,九成在科创板上市的半导体公司,上市至今的日均成交量为100万至700万,仅一成达到1000万股以上,呈现出成交低迷的特征。此外,有七成公司股票累计涨跌幅为负,市值呈现两极分化的格局。

九成公司成交量有限

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以申万行业为指标,截至5月8日,有23家在科创板挂牌交易的半导体公司。以5月8日为期,上市至今,它们之中只有沪硅产业(688126.SH)、中芯国际(688981.SH)及华润微(688396.SH)三家公司日均成交量达到1000万股以上,分别为5100万,4500万,1800万。余下公司日均成交量仅为700万股至100万股,最高为澜起科技(688008.SH),为655万股,最低为敏芯股份(688286.SH),为79万股。从这一指标来看,尽管优质公司的流动还不错,但整体流动似乎并没有那么活跃。

本报记者留意到,此前,有自媒体依据成交量的指标提出“科创板60%的股票已经僵尸”的观点,这遭到业界专家纠正。业界专家认为,应该综合多种因素及指标来看,个股交易仍然较为活跃。

那么半导体公司流动真的有问题吗?针对上述问题,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也告诉本报记者,不够活跃的公司专业程度很高,在业界有一定地位,但在社会上知名度有限,在媒体上曝光度不高,在资本市场上的影响力也有限,因此没有处于一线活跃状态。

“从某个角度来说,这些公司处于发展早期,成长空间大,风险也比较大,需要有一定发育时间。当公司成长到一定阶段后,会更加活跃。”张孝荣表示。

有半导体投资人士告诉记者,半导体公司总体市值占了科创板整体市值的五分之一左右,其重要不言而喻。但如果投资者数量没有大规模增加,意味着一家上市公司仅对应着一两个投资者,这些半导体公司的流动困顿就会开始出现。“查看当下的科创板半导体公司,它们成交低迷,股价不断新低,这个现象不可否认。”

上述观点得到佐证的是接受记者采访的一家计划两年后上市的半导体设备公司的相关负责人。他告诉记者,根据科创板的现状,他们公司可能会择选创业板上市。在该公司看来,“科创板的交易量并不高,机构热情有限,流动没有那么理想。”

记者注意到,复旦大学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研究员吴秀波在其《警惕影响科创板市场流动的三大问题》文章中指出,要使科创板行稳致远,提升科创板流动成为当务之急。

截至5月8日,在23家半导体上市公司中,有16家公司,也就是七成公司股票都在下跌,累计涨跌幅为负数。其中,力合微(688589.SH)、芯原股份(688521.SH)、敏芯股份等三家公司分别以67%、65%及58%的跌幅居前,且力合微前复权价在5月6日创下了历史新低。仅有晶丰明源(688368.SH),沪硅产业,思瑞浦(688536.SH),睿创微纳(688002.SH),明微电子(688699.SH)、华润微(688396.SH)及乐鑫科技(688018.SH)等6家上市公司累计涨跌幅为正。

图为科创板23家半导体公司上市以来市值与涨跌幅情况,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记者注意到,二级市场表现或与公司业绩有关。跌幅靠前的公司在2020年及2021年一季度的业绩表现并不够抢眼。力合微方面,该公司2020年营业收入为2.16亿元,同比减少22.09%,净利润为2782.05万元,同比减少35.98%,净利润降幅超过营业收入。不过该公司2021年第一季度成绩还算较好,净利润约128万元,同比增加138.51%。根据天眼查APP显示,该公司主营业务为物联网通信技术及专用芯片设计开发,获得多个国家级技术认证。

芯原股份方面,该公司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15.06亿元,同比增长12.4%,净亏损约2557万元,同比亏损有所收窄。该公司2021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约3.32亿元,同比增长9.22%,净亏损约6825万元,同比亏损增加。公司对此表示,主要由于公司知识产权授权业务收入同比有所下降所致。根据IPnest统计,从半导体IP销售收入角度,2019年芯原股份是中国大陆排名第一、全球排名第七的半导体IP供应商,全球市场占有率约为1.8%。

敏芯股份方面,该公司2020年实现营业总收入3.3亿,同比增长16.2%,实现归母净利润4163.6万,同比下降30%。本报记者发现,该公司毛利率为35.5%,也同比降低3.1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2.9%,同比降低8.4个百分点。不过,该公司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789.83万元,同比增长51.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34.06万元,同比下降30.40%。对此,华安证券对其给予“买入”评级。

图为科创板半导体企业2020年业绩表现一览,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而股价上涨的6家公司中,也有一些公司需要关注,譬如晶丰明源尽管2020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25.43%,但该公司在2021年第一季度净利润却同比增加2424.3%。再譬如知名半导体材料供应商沪硅产业,该公司2020年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达到8707.08万元,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35亿元,较上年同期涨幅高达27.65%,实现归母净利润906.29万元,而上年同期亏损达5381.47万元。此外,思瑞浦在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双丰收,但一季度净利却又减少27.69%。

科创板半导体企业2021年一季度业绩表现一览,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除了上述现象,这些半导体上市公司的市值也呈现出一个两级分化的局面。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中芯国际以2243.4亿元市值位居第一,第二名的华润微才784.9亿元。中芯国际上市以来股价累计涨跌幅为-33%,华润微累计涨跌幅为41.6%。

此外,记者还注意到,两家收入相,利润相,行业地位也接的半导体公司,科创板的公司估值会远低于在主板的公司。具体表现在二级市场方面,科创板公司上市之后,在一小部分时间内会有短暂上涨,但随后就一路阴跌,缩量下滑

张孝荣表示,按照价值投资理论,公司基本面提供了一个公司发展的基础信息披露,是保证一个公司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然而股价的波动还受到宏观经济、产业环境和市场情绪等多种因素影响,在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股价会产生波动,短期波动更要注意主力动向。

据悉,很多半导体公司在成长期是微利,甚至不盈利的,所以净利润并不能完全代表公司的真实水,故此市盈率并不适用半导体投资策略。依据业内人士介绍,市销率可以作为半导体公司投资价值的参考指标之一。据悉,市销率等于公司的总市值除以总销售额,一般来说,通常市销率越低,说明该公司股票投资价值越大。本报记者统计发现,寒武纪的市销率达到了93.03,系23家企业最高。

川财证券研究所所长、首席经济学家陈雳也向本报记者表示,一些半导体公司登陆科创板时并未实现盈利,因此对其估值不能简单通过市盈率来测算。对于这类半导体公司来讲,当下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营收、利润等财务指标增长较快,同时未来国产替代市场空间较大,因此可以予以较高的估值。估值方面可以通过预测未来现金流折现的方式来预测。

市场人士建议调整投资者门槛

一个公司的高速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对于净利润并不太能拿出手的半导体公司而言,A股主板并不好进,故此科创板成为一个比较不错的归宿。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北京半导体业界人士看来,“干半导体都很烧钱,因此大多囊中羞涩。科创板设立让那些财报一般,净利润水不佳的公司能上市。公司能不能融资,能融到多少资金,公司市值应该是多少,把原本人为控制的东西,还给了市场,交给市场自行判断,不再由特定组织和人把持,这点是莫大的制度进步”。

他还说到,科创板的设立,从行业角度来说关联并不是那么大,但由于这是资本市场新制度的创举,就中国发展半导体的角度而言,科创板更好地支持科技类公司融资,具有“及时雨”的意义。

在他看来,科创板对于中国半导体行业发展的助力和意义,不亚于海军的国产航母入列。实践也证明,科创板圆了半导体公司的上市梦,也让更多资本“雨露”惠及这片贫瘠的土壤。据了解,一年以来,约有10家半导体企业冲刺科创板已被问询,其中包括脱胎于功率半导体超级巨头恩智浦的瑞能半导体。

陈雳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科创板设立的初衷就是“专注打造中国硬核科技”,拥有“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助推器”的战略定位。而半导体恰恰是当前国内被“卡脖子”的关键领域,因此推动芯片产业发展,培育更多半导体龙头公司,实现国内产业链自主可控是科创板肩负的责任和目标。

对此,相对于沪市主板和创业板而言,科创板充分结合了公司的实际情况,对公司的盈利不做过多的要求,仅仅是在上市时对于尚未盈利的,其股票或存托凭证的特别标识为“U”,实现首次盈利则取消该标识,这样对于半导体公司十分友好,也是许多半导体公司选择在科创板上市的原因之一。

张孝荣告诉记者,现有的国产半导体基础依然比较薄弱。公司核心能力主要集中于产业中低端领域,在某些环节实现了国产替代,在某些环节依然依赖于西方技术。国产半导体要参与国际竞争,与国际巨头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这也是它们没有得到市场长期看好的原因。

设立之初,科创板便明确旨在解决为半导体企业融资问题,科创板提供了相对宽松的上市环境和便捷的融资渠道,有利于促进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发展。

那么面对交易活力略显不足的科创板半导体公司该如何破局,一名刘姓资深半导体投资人士告诉本报记者,调整科创板进入门槛或最低买卖手数许是个好方法。当下,开通科创板权限要求投资者前20个交易日日均资产50万元以上(含50万),交易经验须超过2年(含2年),这意味着绝大多数个人投资者都与直接投资科创板无缘,专业投资机构与掌握大量资金的投资者成为半导体企业投资的主力军。

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专业机构的去留或许系造成交易量低迷原因之一。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一个金融学者告诉记者,“机构不是静止不动的。科创板给了早期投资机构较为明确的退出渠道。留下来的机构与风险资本家们,参与半导体投资的成本与资本收益并不成正比”。

此外,上述刘姓资深半导体投资人士告诉记者,由于开通科创板要求相对较高,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太多的人参与交易,科创板导致流动不足,所以除了少数几个明星公司之外,其他大部分公司日均交易量非常少。“流动尚不能由机构投资独立支撑。”

不过,在张孝荣看来,市场需要理,技术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有钱就能砸出来的。“市场期望过高,导致有些半导体企业估值大大超过了其核心能力,反而不利于产业发展。”

国泰君安、海通证券、国盛证券、兴业证券、安信证券及中信证券等券商在其发布的投资策略中均认为半导体行业继续维持高景气,具有高价比,可作为投资主线之一。不少券商认为,从中长期看,科创板上市公司高成长、高科技含量的特征将进一步显现,叠加关键制度创新不断完善,整体上会继续保持较强的投资吸引力和竞争力。

记者看到,上海交易所在《2020年科创板经营业绩概览》中指出,“科创板将继续发挥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的功能,深入推进各环节关键制度创新,促进科技、资本和产业高水循环,并持续推动上市公司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

记者林坚 陈锋 北京报道

关键词: 科创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