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线寒冬已经持续了很久。

五一的短暂回暖后,原先众多影视公司想要在端午节再搏一把,但却遭遇爆冷。

16部电影齐齐上映,“史上最卷端午档”没能跑出业内预期的业绩。

据灯塔专业版数据,2021年端午档总票房超4.6亿,远不如2019年的7.85亿。

不够积极的宣传、不够劲爆的影片、不够优质的口碑,都成了这次节日档票房惨淡的缘由。

院线电影遭遇寒冬,另一边,作为替代品的网络电影,却同样境况萧条。

据云合数据后台及各大台数据统计,2021上半年上映的网络电影累计264部,但票房过千万的仅有28部,未到去年全年79部数量的一半。

这其中,《白蛇:情劫》、《黄皮子坟》、《封神榜:决战万仙阵》等多部电影,均出自《白蛇传》、《鬼吹灯》、《封神榜》等耳熟能详的热门IP。他们将这些老故事一次次嚼烂,也在不断挑战着观众的审美疲劳。

2021上半年票房过千万网络电影

其中,票房排名第一的《重启之蛇骨佛蜕》,改编自《盗墓笔记》,豆瓣评分仅4分,排名第一的评论这样写道:“你可能是重启了,但我是一定死机了。”

自从2015年改编自陈凯歌导演的《道士下山》的网络电影《道士出山》大火之后,IP成了网络电影逃不开的捞金套路。

蹭院线电影IP、蹭经典港片IP、蹭网络文学IP,这些年里,网络电影想尽一切办法“压榨”IP的价值。

以2016年冯小刚导演的《我不是潘金莲》为例,在这部电影首度宣布开拍后,一群网络电影制作组加班加点,炮制出创造了《我是潘金莲》、《她才是潘金莲》、《潘金莲复仇记》等潘金莲系列电影,据媒体统计,当年潘金莲IP被网大蹭了9次之多。

除了蹭IP,网络电影还在混脸熟。

3月上映的《老板娘》,制作阵容颇有名气,导演与编剧是王晶,其导演了《九品芝麻官》、《赌神》、《鹿鼎记》等数十部经典作品,主演徐冬冬也拥有《余罪》、《将爱情进行到底》、《追龙》等代表作,演技可圈可点。

然而,“白开水一样的剧情”、“尴尬的表演”,用户评论显示出对这部电影的失望。3.4的豆瓣评分,在豆瓣所有电影中排名也是靠后。《老板娘》豆瓣封面,图源豆瓣APP

除此之外,刷“明星脸”的电影还有2月上映的《反击》,其导演与主演是赵文卓,3月上映的《窈窕老爹》,主演是林雪、陈明昊等知名演员。从评分上看,它们都未达及格线。

引入明星也未能带来票房与口碑的增长,2021年,观众变得难“讨好”了。

凡酷文化总制片人谌秀峰在接受东西文娱采访时表示,“我最大的感触就是观众的审美与内容要求大大提升了。以前制作差,弹幕里是怀着调侃的心情来的,说你是5毛特效。现在就不是调侃,他直接就会骂了。花同样的钱,干嘛不看一点好的?”

越来越挑剔的观众,使得网络电影行业“找不到编剧”的问题暴露无疑。

演员谢苗曾公开透露这样的内幕,“如果以正常的衡量标准来看,网络电影的剧本现在有80%应该是不达标的”,“我拿到一个网络电影的剧本,我不会奢望它能讲一个好故事”,“如果我以院线电影的标准去衡量网络电影,那我这一年不用拍戏了。”

诸多影视从业者也在接受骨朵影视采访时表示,好的内容才是核心竞争力。为了寻求一部好剧本,越来越多影视公司不惜一掷千金,对剧本的投入不限制价格。

一些从业者开始注重网络电影的内容,渴望推动行业向前发展。不过,相比较网剧而言,网大的变革显然慢了很多,无论是从内容还是形式上,它都没能及时跟上观众喜好的变化。

网剧都变短了,网大却越来越长

没有去院线看电影的年轻人,并没有转头涌入网大,他们成了“倍速狂魔”、“微博追剧人”。

李林是一名30岁的大城市“打工人”,他每年9点下班后的最大乐趣就是在床上“躺尸”刷视频,对他而言,没有1.5倍速的世界是不完美的。

“即便如《觉醒年代》这样难得的好剧,我也必须1.5倍速刷完,因为时间有限,每天下班后满打满算3个小时自由活动时间,开1.0倍速简直像在耗费生命”,快节奏的生活让李林惯了“奔跑”,他告诉连线Insight,“没有倍速的视频不会点开看。”

至于网络电影,李林更是没有兴趣,“曾经花一个多小时看了一部网大,看完的感受只有后悔和愤怒,愤怒导演糊弄观众,后悔我为什么要花这么长时间看烂片。”

李林代表了绝大部分年轻人的现状。根据新京报调查显示,七成年轻人使用倍速观看视频,其中,视频内容注水和私人时间减少是年轻人选择的主要原因。

在内容分级和分账周期上,优酷也作了微调。

最优质的S级影片,其分账单价从6元下调至4.5元,其余的A+、A、B三个等级,单片分账价格分别较之前下调1元。

这大幅挤压了网络电影的利润空间,仅拿到1元分账单价的尾部作品,或面临一场腥风血雨的淘汰赛。

除此之外,拉长的分账周期还在进一步挤压网络电影的生存空间。

在新制度下,优酷将S/A+/A三个评级的分账周期从90天延长至180天。这意味着,滥竽充数的影片将很难再在观众清一色的骂声中,上演“营造噱头、吸引流量、赚足快钱”的戏码。

被迫拔高游戏难度,网络电影还要面临政策的“紧箍咒”。

风暴始于2016年。当年广电总局《电视剧内容制作通则》颁布,一夜之间几十部大电影遭到下架,席卷爱奇艺、乐视等各大台。

在“乐视十不准”、“爱奇艺九禁”、“搜狐七把控”等各大台声明中,2017年,网络电影上映数量从上年的2500部下降至1973部,并在随后几年内持续缩减。

2019年,在业界“去大宣言”,坚持要将“网络大电影”变成“网络电影”的口号中,网络电影再度迎来大洗牌,上映电影数量较上年腰斩。

在愈发严格的竞争环境下,网络电影粗放的痕迹逐渐消退,正想方设法变得“高大上”。

2020版的《倩女幽魂》,尽管还是那个老套的书生与女鬼的故事,但在1400多个特效镜头下,富丽堂皇的兰若寺、凌空飞旋的剑阵、冷暖分明的色彩应用拔高了影片“颜值”,最终赢得了4575.8万分账票房。

根据总策划刘朝晖向文娱思享会透露,《倩女幽魂:人间情》总成本4000万,这样的投入规模,在网络电影圈已然是奢侈。

尽管其只有4.8分豆瓣评分,但不少业内人士公开表示,《倩女幽魂》无论是制作还是票房,已经算是网络电影的出圈作品。

4000万投入的《倩女幽魂》,是网大高制作成本的一个典型。根据云合数据去年发布的《2020年中国网络电影行业年度报告》显示,2017至2020年,投资成本300万以下的网络电影占比由50%缩减至40%,投资成本在1000万以上的则由1%增长至12%。

不断提高的投资门槛、不断升级的分账规则、日趋严格的政策审查,都在印证着网络电影正在发生的改革与阵痛,在全新的规则下,这个行业激烈的洗牌还将持续。整个网络电影圈都在呼唤一部口碑票房双优的出圈作品,带领行业走向春天。

关键词: 网络电影 春天 院线 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