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是一年一度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各保险机构也将当天视为公众了解保险产品及保险行业的窗口期,不少保险公司开展了7·8保险宣传日系列活动。

其中,前海人寿响应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活动号召,开展了金融保险知识普及活动聚焦“防范非法集资”“保险反欺诈”等主题活动。安产险也联合安人寿在广州举行“不忘初,守护美好”主题活动。

国内商业健康险起步较晚,但些年发展迅速,称得上是目前保险行业增速最快的板块。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达8173亿元,同比增长15.67%。2012年以来,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规模增长已接10倍。

在居民健康意识的提高的情形下,商业健康险已成为国内第二险种,2025年规模有望达到2万亿。但快速的发展掩盖不住国内健康险固有的问题,一位保险公司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虽然增长势头迅速,但由于国内健康保险市场发展起步较晚,目前还处在初级阶段,业内存在专业化水低、市场非理竞争、风险控制难等问题。”

国内健康险发展相对滞后

中国的健康险发展相比于一些西方国家和东南亚国家起步较晚。在中国的健康险中,以重疾险举例,1995年重疾险正式引入中国;而英国在1987年引入重疾险,美国在1988年引入重疾险,新加坡、香港、马来西亚以及泰国则是在1989年引入该险种。

对于中国来说,健康险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疾险的发展在2001年至2006年属于快速发展阶段;2007年至2012年进入行业规范发展阶段;2013年至今处于市场多样化发展阶段。

经历了快速发展期、行业规范发展阶段,如今进入到市场多样化发展阶段,中国的重疾险、甚至是健康险仍在占医疗费用中总比重、政府的政策支持、健康事业产业化、形成健康领域产业链、健康管理的加强建设以及产品的开发创新方面与一些西方国家有较大差距。

根据产业信息网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健康险赔付支出占医疗费用总支出的比重在3%左右,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从全球商业健康险发展较为成熟的发达国家来看,以商业健康保险为医疗保障体系主体的美国,这一比重数据在40%左右;而在医疗保障体系以社会医疗保险或政府保障为主体的欧洲发达国家,健康险赔付支出通常占到医疗费用总支出的10%左右。

在中国,健康险预计在未来将占到国内医疗费用总支出的20%左右。2020年初,由银保监会等13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提出:完善健康保险产品和服务,研究扩大税优健康保险产品范围,鼓励保险机构提供医疗、疾病、照护、生育等综合保障服务。

《意见》明确的税优方向将成为国家健康险税收政策的未来方向。由于健康险联系保险人、投保人及医疗机构三方关系,且在核实疾病的过程中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缘于经营风险的特殊,国际上各国对于健康险都给予税收减免政策。我国在这方面的营业税税率还较高,税基还较大,在税率、税基设计上将健康险给予适当优惠成为政府健康险政策的未来选项,这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健康险领域的向好发展。

为了促进商业健康险的购买,美国政府对于特定健康险的保费施行税收扣减政策。这对于需要改善医疗费用支出结构的我国来说存在借鉴意义。目前,我国商保地位较低,针对亚健康人群的保险产品仍然较少,未来随着健康险面向人群的扩大和精细化产品增加,国内健康险保费收入有望持续高速提升,因此在保费税收扣减政策方面仍有发挥空间。

眼下,我国的健康机构、医院作为产业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正在经历着数字化的转型,大数据、云台成为联系保险人、投保人以及医院的重要数据渠道。前海人寿有关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该机构已成功打造“线上与线下相结合、面向客户与面向代理人相结合、自助与远程相结合”的全方位、多选择的运营服务窗口,通过保险信息化管理技术为客户提供更智慧便捷的服务体验。

另外,国内基于科技与互联网的医疗诊疗台频出,各类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医院、体检中心、养老机构机构特征逐渐差异化、聚焦化,机构结构更趋成熟。可见,健康险领域在蓬勃发展的健康管理市场中迎来新机遇,未来在该领域开疆拓土的潜力巨大。

短期健康险续保难

健康险是指保险公司通过疾病保险、医疗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和护理保险等方式对因健康原因导致的损失给付保险金的保险。而短期健康保险则是指保险期间在一年及一年以下且不含有保证续保条款的健康保险,但有些短期健康保险产品的宣传中却大量使用“自动续保”“承诺续保”“终身限额”等易与长期健康保险混淆、误导消费者的字眼。

今年4-5月,短期健康险停售潮发生,其中涉及保险公司拒不履行保险合同约定的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义务等保险纠纷及短期健康险续保难等问题。

通常来讲,如果被保险人在购买短期健康险后一年内患病,保险公司一般会进行赔付处理。但保险公司在了解到被保险人的患病信息,尤其是患有大病与顽疾的疾病信息后,通常受到盈利损失方面的考虑,保险公司在第二年往往会提高投保金额,或者出现常常产生保险纠纷甚至上诉法庭的拒保行为。

投保人往往根据疾病及风险的特点与质决定是否投保短期健康险而非其它保险品种,然而保险公司针对短期健康险的“选择续保”打破投保人对续保的要求,显然是对不少投保人形成了困扰和权益的侵犯。

2021年初,我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短期健康保险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称《通知》)有关。《通知》提到:保险公司开发的短期健康保险产品中包含续保责任的,应当在保险条款中明确表述为“不保证续保”条款。不保证续保条款中至少应当包含以下内容:

第一,本产品保险期间为一年(或不超过一年)。保险期间届满,投保人需要重新向保险公司申请投保本产品,并经保险人同意,交纳保险费,获得新的保险合同。

第二,保险公司不得在短期健康保险产品条款、宣传材料中使用“自动续保”“承诺续保”“终身限额”等易与长期健康保险混淆的词句。

在费率方面,《通知》明确说明:保险公司应当根据医疗费用实际发生水、理赔经验数据等因素,合理确定短期健康保险产品费率、免赔额、赔付比例和保险金额等,不得设定严重背离理赔经验数据基础的、虚高的保险金额。

这次监管对一年期非保证续保健康险的续保新规,让消费者对一年期非保证续保百万医疗险的认知回归本质。于是,未来消费者在选择保险服务时也会更偏向于大公司或者有庞大销量的产品。

虽然《通知》已对相关争议问题提出了明确指示,规范了整个市场,但抓住问题与纠纷的本质来解决问题也许更为“治本”。前述保险公司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保险公司在健康险业务方面,要对消费者的利益负责到底,这不仅是给自身树立品牌形象,也能让公司得到更有效的监管;另一方面,没有能力长期经营短期健康保险产品的保险公司会陆续被市场淘汰,有能力坚持下去的产品自然会成为消费者的选择,这不仅让产品形成正向循环,也能给消费者提供健康保障。

记者葛爱峰 见记者 郭浩仪 深圳报道

关键词: 健康险 市场规模 2万亿 短期续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