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前,蓝月亮净利润复合年增长率高达254%;上市后半年,蓝月亮就出现亏损。蓝月亮业绩变脸其实早有征兆,2019年起,蓝月亮的业绩增速已开始大滑坡。

价格战叠加原材料成本上涨,蓝月亮预亏4400万港币

7月20日,蓝月亮集团(以下简称“蓝月亮”)发布盈利预警,其上半年预期录得股东应占综合亏损约4400万港元。

蓝月亮在公告中解释业绩下滑原因有四点:第一,市场上非蓝月亮客户的平台上出现了过剩较低价产品,导致公司的定价策略及产品在市场上的价格体系受到干扰。为统一产品在市场上的定价,公司向客户提供若干折扣以稳定产品的市场价格,对毛利率造成了约9%的负面影响。其次,上半年原材料成本同比有所增加。第三,去年上半年退回的部分产品在今年与其他产品以折扣价捆绑出售,对毛利率产生了1%的负面影响。此外,洗衣业务产生亏损约为6700万港元。

简而言之,就是价格战叠加原材料成本上涨导致亏损。

上市半年业绩就变脸,高瓴赚翻、股民“亏惨”

蓝月亮成立于1992年,是国内洗衣液龙头企业。在其成长过程中,高瓴资本扮演了重要角色。

2008年前,蓝月亮都一直主营洗手液业务。2008年,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看中国内洗衣液市场前景并说服蓝月亮进入洗衣液领域,并于2010年投资蓝月亮。张磊本人也经常在不同的公开场合夸赞蓝月亮,并谈及他发掘蓝月亮的故事。

2020年底,蓝月亮在港股上市。高瓴资本持有蓝月亮的9.3%股份价值约44.4亿港元,以目前市值估算,高瓴获利约40亿港元,获利超10倍。

但是,蓝月亮自上市以来,股价持续大跌,从高点19.16港元一路跌到目前的约8港元,股价腰斩,市值蒸发逾600亿港元,让不少投资者大幅亏损。

在预期亏损4400万港元的公告发布后,大和发布研报将蓝月亮集团评级从买进下调至落后大盘,目标价由17.4港元下调至7港元。大和表示,蓝月亮上半年业绩表现与市场(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42%)及该行业(年净利润同比增长41%)预期有大偏差,意味其在产品定价及分销商管理政策的透明度较差。

这表明蓝月亮的股价大概率还有下降空间,投资者可能面临更高的亏损。

2019年起业绩增速大滑坡,“洗衣液一哥”位置不稳固?

从收入结构上看,蓝月亮非常依赖洗衣液业务,后者占据了其8-9成的收入来源。按照高瓴张磊的预想,我国洗衣液渗透率还远低于发达国家,潜力广阔,而蓝月亮的洗衣液市场占有率连续11年(2009年至2019年)位居第一。因此,蓝月亮凭借龙头优势将在未来获得高速成长,这是蓝月亮IPO获得高估值的重要原因。

此前的业绩数据似乎也支持上述判断,蓝月亮招股书显示,2017-2019年,蓝月亮分别实现营收56.32亿港元、67.68亿港元、70.5亿港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1.9%;对应的净利润为0.86亿港元、5.54亿港元、10.79亿港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254%。

但实际情况却是,自2019年起,蓝月亮的业绩增速就已经开始大滑坡。

2018年,蓝月亮的营收增速为20.2%,净利润增速为544.2%。2019年,蓝月亮的营收增速下降为4.2%,净利润增速下降为94.9%。到2020年,蓝月亮的营收增速转为负,下降0.8%,净利润增速则降为21.3%。

到今年上半年,蓝月亮意外出现亏损,营收数据则暂不可知。

更严峻的是,蓝月亮的“洗衣液一哥”定位并不稳固。2019年,蓝月亮洗衣液占据国内洗衣液整体市场份额的24.4%,而第二名纳爱斯市场占比为23.5%,与蓝月亮的差距不足1个百分点。

财报显示,2020年蓝月亮衣物清洁护理产品(洗衣液为主)的营收为55.96亿港元,同比下降9.4%,其占总收入的比重由87.6%下降到80%。

洗衣液是一个同质化严重的日化产品,蓝月亮所谓的“护城河”并不深。蓝月亮自己也在招股书中表示:“倘若我们的衣物清洁护理产品不再受青睐且我们无法及时推出替代产品,我们的销售额及利润可能会大幅下降。”

关键词: 价格战 原材料成本 蓝月亮 增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