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注意健康的人越来越年轻,当低糖低脂的风刮得越来越大。在这个全民养生的新消费环境下,除了催生出气泡水这一大热品类之外,最火的大概就是植物奶了。

如今,主打绿色、健康的植物奶如同一枚蕴积能量的火种,在全球市场上点燃了健康饮食和品类拓展的火焰,从欧美到国内一路风靡,在饮品圈铸就了一支不容小觑的新增长力量。

在国内最一两年的行业表现上,包括燕麦奶、豆奶等在内的植物奶一跃成为饮品市场的“黑马”,蒙牛(02319.HK)、伊利(600887.SH)、维他奶(00345.HK)等乳业头部企业纷纷入局,初创品牌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开始涌现。这时投资者不禁开始思考:“植物奶之火”到底能烧多远?

新消费下的宠儿

最早,先是植物肉市场的火热让健康、环保、可持续的植物食品受到资本和消费市场的广泛关注。

之后,自2020年以来,线上线下渠道植物奶市场呈明显扩张态势。便利店里冷柜热柜都有植物奶的身影,供大家多样化选择。线上,据天猫《2020植物蛋白饮料创新趋势》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植物蛋白饮料市场增速高达800%,购买人数上升900%,在市场中成长贡献占比达15.5%。

从行业格局来看,目前我国植物奶相关企业共有7700余家,参与的品牌主要包括三大类,一类是主打细分品类大单品的地域老牌,如六个核桃、承德露露、椰树等;第二类是传统食品饮料大亨,如达利的豆本豆,以及乳业巨头们在植物基赛道的战略布局;再一类是以欧扎克为代表的新锐品牌势力,在资本加持下各出奇招,成为一线年轻消费群体的新宠。

与此同时,资本的活跃度也持续高涨。亿欧智库统计显示,2019年7月至2021年8月,中国植物基食品初创品牌共累积获得48次融资,总金额超过12亿元,其中,椰乳品牌“可可满分”更是在半年时间内完成3轮融资。

今年5月,燕麦奶品牌Oatly也在纳斯达克上市,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和瑞士信贷等将作为其上市承销商,估值达到100亿美元,市值迅速超过了“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自此,植物奶赛道被彻底推向高潮。

认可与质疑兼具

植物奶走红的一大主要因素是其“健康”标签。植物奶与牛奶相比具有低热量、低脂肪、高膳食纤维、0乳糖、0胆固醇、0反式脂肪、健康无负担的特点。目前常见的植物奶有燕麦奶、豆奶、杏仁奶和椰奶等。契合了减肥健身人群、关注健康人群、素食人群、乳糖不耐受人群、牛奶过敏者的需求。

但另一面,和植物肉一样,植物奶的“智商税”、“噱头”等标签也难以甩掉,甚至还被部分网友解读成来自西方世界的“肉蛋奶阴谋论”。

所谓“植物奶”,并不是植物混合牛奶的饮品,它指的是把豆类、坚果、燕麦、椰子肉等植物原料,通过浸泡、研磨、高压均质等步骤制成的液体,为了达到类似于“牛奶”的颜色和质地,部分制造商会在植物奶的制作过程中加入一些乳化剂。

此外,植物奶的蛋白含量、钙含量是参照牛奶设计的,虽然有的植物奶能够达到牛奶的蛋白含量,但在追求"无添加"、供钙能力方面终究逊色于牛奶。

《每日财报》了解到,一盒250ml的伊利纯牛奶定价3元,盒马自有品牌屋型鲜牛奶950ml售价10.9元。而在植物奶领域,3.5元的价格只能买到露露、六个核桃等传统植物基饮品。新兴的植物奶品牌,单瓶价格基本都在5元以上,Oatly的小包装售价更是高达12元。

也是由于卖得贵,营养价值却不如牛奶,因此其受争议一直很大。有专业人士认为,植物蛋白饮品并不能完全代替动物蛋白饮品,但是可以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也有研究人员认为,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其营养价值既不如纯粹的牛奶,也不如纯粹的植物,其火爆是“针对中产阶级的智商税”。

所以可以发现,植物奶就如同吃维生素片一样,不可能起到对食物的完全替代作用,它仅仅就是个打着健康旗号的饮料。毫无疑问,中国植物奶市场刚起步,想要打动消费者或道阻且长。

赛道并不寂寞

植物奶纵使存在很多产品争论,但是并不影响有的人选择接受,产生的规模也是不可小觑的。欧睿国际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植物奶市场规模达536.9亿人民,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植物蛋白饮料市场。前瞻产业研究院亦指出,未来几年植物奶行业的均增速有望保持在20%以上,2025年植物奶市场规模将超3000亿元。

当下,在国内植物奶这条赛道上,行业格局已日趋紧凑。除了国外品牌Oatly、可口可乐外,国内传统植物蛋白饮品的老字号,如养元饮品、维他奶国际也摩拳擦掌,准备搭乘浪潮焕发自己的第二个春天。闻风而来的还有乳制品巨头蒙牛、伊利,也相继推出“植物奶”产品。

2020年,伊利植选推出高蛋白无糖豆乳植物奶,随后又推出玫瑰燕麦口味植物奶;养元饮品则推出每日养元植物奶;维他奶旗下“植物加法”品牌则推出两款双植物蛋白新品。

不仅如此,今年1月,达利旗下豆本豆品牌推出市面上第一款常温的纯植物发酵酸奶;3月,伊利植选品牌推出燕麦奶;4月29日,达能旗下植物基础品牌alpro携三款植物奶亮相首届上海咖啡文化节,宣布正式进军中国市场。

实际上,对于伊利、蒙牛等拥有成熟生产线的大型饮料公司来说,新增植物奶品类并没有太大的难度,这也是公司潜在的盈利增长点。但要数业绩表现较为突出的企业,则是达利食品(03799.HK),其甚至出现两位数增长。据达利食品发布的中报显示,上半年其录得收入112.87亿元,同比增长11.1%,家庭消费营收同比增长31.2%至16.79亿元,其中,植物奶(豆本豆)同比增长21.5%至10.64亿元。

总体来看,虽说中国蕴含巨大的植物奶饮料市场且未来仍然存在较大发展空间,但目前,植物奶市场相当分散,可谓诸侯割据,百家争鸣,真正的龙头霸主并未出现。所以相信未来几年行业势必硝弥漫,而那些拥有高信赖度品牌、高品质产品,以及更合理渠道布局的植物奶企业或将成为最终获益的赢家。

(文/每日财报 吕明侠)

关键词: 认可质疑 植物奶 能否成为 新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