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如今却有一些不良商家或机构抓住人们“求美心切”的心理,推出不正规的“美容贷”等产品,并利用涉嫌虚假宣传的广告误导消费者,导致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侵害。为了避免乱象的产生,9月27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官网发布通知对相关广告说“不”,明确自即日起,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机构、平台一律停止播出“美容贷”及类似广告。
即日起一律停止播出
9月27日晚间,一份名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关于停止播出“美容贷”及类似广告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的发布,正式将此前肆无忌惮的“美容贷”及类似广告关入禁闭室,不允许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机构、平台进行播出。
《通知》指出,近期发现,一些“美容贷”广告以低息甚至无息吸引青年,诱导超前消费、超高消费,涉嫌虚假宣传、欺骗和误导消费者,造成不良影响。
对于此次下发《通知》禁止播出相关广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方面表示,各地各单位核查清理的情况,需于10月15日前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传媒司。同时,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机构、平台要高度重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广告宣传也要讲导向的要求,抓紧组织进行核查清理,确保上述要求落到实处,维护人民群众利益,营造良好传播环境。
问题广告陷阱重重
“祛痘祛斑只要9元”“脱毛体验价1元”“免费植眉”……类似的美容广告在视频平台、社交媒体上早已是屡见不鲜。但低价或免费的噱头背后,却陷阱重重。
今年8月,消费者甜甜被蕾特恩的低价祛痘广告吸引,到店体验时被推荐做了一款标价6888元的祛痘套餐。“他们先是承诺一个月无效可随时退,又告诉可以分期付款,一个月只需要几百元。当时觉得还算划算,就同意做了。”甜甜表示,等到体验项目中被告知分期付款需要下载一个叫“既分付”的软件,在反复确认是否为贷款软件得到否定答案后,她同意了工作人员拿自己的手机操作付款流程。“等我回家一查才发现这个软件就是个贷款软件,稀里糊涂就背上了网贷,想终止合同,对方却说要追究我的法律责任。”
像甜甜这样因为低价诱惑被骗“美容贷”的消费者不在少数。北京商报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以“美容贷”为关键词,搜索出来748条相关投诉,其中上当的消费者多为学生。“很多平台都非常愿意贷款给学生做医美,因为学生社会经验和金融知识不足,很容易被低息、零息的宣传所诱惑。能在学信网查到信息的学生的贷款利息基本是最高的,学生借钱还不上,可以找家长和学校,他们跑不了。”有知情人士爆料称。
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的美容美发类投诉为16459件,同比增长60%,投诉量位居服务类投诉的第五位,其中一类集中问题就是诱导消费者办理美容网贷。对此,中国消费者协会相关负责人提醒:“一般这类纠纷对消费者来说,维权成本非常高。而且,有的消费者如果通过‘美容贷’接受了不正规的医美服务,结果很可能就是‘貌财两空’。因此,消费者在进行美容消费时一定要特别小心。”
持续打击规范市场秩序
近段时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对广告以及视听节目进一步加强管理,除了此次禁止“美容贷”及类似广告以外,9月17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通知称,自即日起,停止利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宣传推销槟榔及其制品。
而在去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则先后印发了《关于停止播出“减肥传奇瘦身贴”等部分版本广告的通知》《关于部分卫视频道医药广告播出严重违规问题的通报》《关于停止播出“中医新知甩脂贴”等部分版本广告的通知》等文件,全面清查所有相关在播和拟播广告,凡存在类似违规问题的,一律禁止播出。
“广告是产品与消费者之间对接的渠道之一,消费者通过广告了解相关产品,而产品借助广告这一渠道为自身打开更大的市场空间,因此保证广告质量便显得尤为重要。”电视评论人孙禹认为,如若广告存在虚假内容,将会直接给消费者带来伤害,同时也会进一步伤害到市场与行业的发展。
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政府层面发文对广告进行更为严格的规范,将在一定程度上遏制问题广告的出现。孙禹表示,市场上难免存在不法投机者想要借助虚假广告牟利,因此打击问题广告不仅是一时的监管,也需要借助多方力量进行持续性的打击,以维护市场及行业的良性发展。
北京商报记者 郑蕊 实习记者 周阳洋
关键词: 虚假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