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时强调,我们要增强信心、迎难而上,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争取全年经济发展好成绩。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成为全国人民当前最急切的目标和愿望,总书记的讲话激发了社会各界强烈的奋斗热情。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袭来,生产生活被迫按下“暂停键”。经过全国上下共同努力,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恢复在全球率先“突围”。外媒评价说,中国较早恢复经济增长,“就像隧道尽头的那束光”,给“后疫情”时代的全球经济复苏带来希望。作为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我国能够在短时间有效控制疫情,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殊为不易,这凸显了我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潜力。已然打开“重启键”的中国经济,还将强力开启“快进键”,把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

令人欣慰的是,在世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的大背景下,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由“负”转“正”,情况比年初预料的要好。但同时也看到,上半年GDP、工业、服务业、消费、投资等主要指标仍处于下降区域,二季度的回升增长仍然属于恢复性的增长,疫情冲击的损失尚未完全弥补,推动经济回归正常水平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下一步,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要继续坚决防止疫情反弹。当前,经济行不行关键看疫情。中国经济重新开始增长,关键在于成功控制住了疫情。疫情防控已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发展也呈现复苏景象,是不是就可以放松了?答案是否定的,我们不能松懈,要坚决防止疫情“反扑”,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以坚定果敢的勇气和决心,采取全面、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

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要全力以赴做好“六稳”、六保”。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任务,这些工作和任务至关重要,是稳定当前经济形势的重要抓手,也是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重要保证。只有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才能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在具体举措方面,要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货币政策更加稳健灵活,不失时机推动改革,用改革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要不断发展壮大新动能。中国经济“肌体”的恢复和强大需要注入新动能。据统计,2019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超过16万亿元,相当于GDP比重的16.3%。“三新”经济增加值在国内GDP中占比已连续三年走高。在疫情期间,我国数字经济逆势增长,助力保障社会平稳运行,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未来还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还要继续发扬实干精神。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在这个非常之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巨大冲击,更加需要我们以实干谋新篇,以实干凝聚磅礴力量,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以自身“确定性”有效应对外部“不确定性”,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会因疫情冲击而中断或延迟,相反将迈出更大的步伐。2020年“上半场”,中国14亿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拨开了笼罩的疫情阴霾,赢得了中国经济的稳步复苏。相信“下半场”,在全国上下共同推动下,中国经济这艘巨轮还将在危机中育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开足马力,破浪前行!

关键词: 疫情 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