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向外商推介通城  ◇通城县以旅游+商贸为抓手,大力发展内陆外向型经济,努力闯出一条“国家战略、通城实施”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连续两年组团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内陆地区唯一的县级参团单位    近年来,通城县立足实际,抢抓机遇,实施开放先导战略,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探索发展内陆外向型经济,为坚决打赢疫后重振经济发展战和民生保卫战,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注入信心和力量。    于大局之中找准小切口    通城县位于湖北之南,地处鄂湘赣三省交界处,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作为一个内陆偏远山区县,存在经济总量规模不大、传统产业升级乏力、新兴产业增长缓慢等问题,要在群雄逐鹿的发展竞争中实现突围,必须另辟蹊径,大胆创新,勇于突破。    通城县坚信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会全面提高,主动服务国家开放战略,顺应市场消费热点,谋划提出以产品带产业为路径,以旅游+商贸为抓手,大力发展内陆外向型经济,打破要素区域限制壁垒,着力培育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消费、产业链条,推动形成“以进口商品带动进口加工、以出口商品带动出口加工”的发展新格局,努力闯出一条“国家战略、通城实施”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内陆山区”巧变“开放前沿”    通城县域不靠海、不沿江、不挨“边”,无铁路、无码头、无机场,进出口通关时间长,产品流通成本高,大宗产品进出口常常望山兴叹。但通城县境内有武深高速、杭瑞高速2条高速,咸宁火车站、岳阳高铁站等均在1小时车程以内,与国家一类港口湖南城陵矶新港相距70公里,与岳阳三荷机场相距50公里。    近年来,通城县摒弃山城意识,主动出击,把解决交通问题作为通平修次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着力打通制约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堵点。2018年7月,与湖南城陵矶新港缔结友好县区,建立口岸、内陆进出口贸易直通机制,县内企业全面享受该港优惠政策,“借港出海”。2018年8月31日,与岳阳三荷机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辟货运“绿色通道”,建立仓储物流基地、分拨中心、配套生产加工基地,承接、发展临空配套产业,建设临空经济产业园,“借机起飞”。2020年1月1日,通城县城市航站楼建成投入运营,实现购买机票、远程值机、无缝换乘、信息查询、办理登机、换领登机牌等一体化便捷服务。    据调查,通城企业由武汉阳逻港改为湖南城陵矶港通关后,每标箱物流费用从2600至3600元直接降到1600元左右,通关时间也缩减2/3。通过加强跨省合作,依托便捷廉价的长江黄金水道和空运通道,通城县可辐射长江流域华西、华东、华中等地区,直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让昔日的山区县变成通江达海的前沿阵地,让外向型经济从“绝不可能”变为了“大有可为”。    组团亮出新名片    知名度的高低、朋友圈的大小,直接决定着对外开放的成效和水平。2018年,党中央决定每年举办一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一决策部署,给内陆地区外向型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    通城县以独到的眼光与坚定的决心,抢抓机遇、果断出击,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组团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成为全国内陆地区唯一的县级参团单位,并举办了县级专场招商系列活动。两届进博会,通城县共签约8个招商引资项目,合同金额75亿元,并与德国、乌克兰、土耳其、尼日利亚、马达加斯加等20余国客商签订30个商品采购合同,引起良好社会反响,受到东方卫视、湖北卫视、《湖北日报》、香港《大公报》等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    同时,与进口经济相配套,按照景区标准规划建设的15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先后建成,推动鄂湘赣毗邻县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联盟实现客源互送、线路互通、平台互联,内冲瑶族村、石牛寨等环幕阜山文化旅游廊道串点成线,成功举办首届中国·湖北黄袍山(通城)全国自行车户外公开挑战赛,通城商贸旅游加速崛起。今年“五一”期间,通城县累计接待游客2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12亿元,“游美丽乡村、购世界品牌”正成为通城一张靓丽的新名片。    打造永不闭幕的“进博馆”    项目始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通城县围绕发展外向型经济,狠抓项目招引,高起点布局中国中部地区进口商品贸易平台,把全国全球优质商品吸引到通城,彻底打破进口商品由沿海城市转销内地的传统模式,真正打通进口商品直接惠民的“最后一公里”,让更多内陆地区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质优价廉的土特产、洋特产,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为提升招商引资质效,通城县配套制定出台《通城县商贸服务类项目招商引资若干规定》,针对6类商贸服务类项目实行供地保障,给予项目建设3%~5%的投资额补贴;给予企业所得税县级实际所得部分50%~100%和增值税县级实际所得部分50%~80%的财政奖励;给予外商投资一次性50万~200万元奖励。    2018年11月,成功引进浙江万雅集团,投资40亿元建设通城·万雅国际商贸中心,打造辐射鄂湘赣三省200公里商圈的区域性超大型商旅综合体,配套海关、商检、税务、电商等国际贸易服务机构,培育形成欧、亚、美国际风尚主题贸易产业集群,为通城县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有力的平台支撑。目前,通城·万雅国际商贸中心一期15万平方米进口商品街已正式营业,引进进口商品达1万余种。    释放外向型经济“鲶鱼效应”    开放一子落、发展满盘活。经过两年多的实干苦干,通城县探索发展外向型经济,给县域转型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推动特色产业转型。通城县借助进口贸易,积极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电子机电、涂附磨具、陶瓷建材等产业加快迈向绿色化、品牌化、高端化,培育主板上市企业1家,湖北省“金种子”企业2家,支柱产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示范企业2家,省科技小巨人企业4家,“中国制造2025”绿色工厂1家,高新技术企业22家。成功引进湖北铱伦科技有限公司等外资企业,实现利用外资“零的突破”。今年1至8月份,在疫情影响和全球经济疲软形势之下,通城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5.27亿元,同比增长19.2%,一直保持着逆势增长态势。    促进民生消费升级。以前,通城及周边县市群众购买进口商品,要么线上网购,要么去大城市;现在,通城·万雅国际商贸中心建成后,不但可以在通城县内欣赏到美丽的田园风光,还可以买到质优价廉的进口商品,只有去大城市或“海淘”“代购”才能买到进口产品的历史宣告结束,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倒逼城市品质提升。通城县变压力为动力,以开阔视野来定位、谋划城市发展,秀水公园等休闲绿地建成,旭红路等城市主干道刷黑,银山文化艺术中心等加快推进,城市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强力开展“五禁”专项整治,严厉打击“两违”乱象……一批久治难愈、矛盾集中、制约发展的脏乱差问题彻底根治。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促进各级干部作风不断转变,包容、和谐、文明的社会风气形成,城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一个与全方位开放相适应、宜居宜业宜游的新通城在鄂南大地崭露头角。

文|湖北省咸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通城县委书记熊亚平

关键词: 外向型经济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