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前,发端于淘宝网担保交易的支付宝,2013年开始搭上互联网金融这股春风,以愈发强大的流量入口和链接台,成为日后蚂蚁集团筹建、成形并发展成一艘巨舰的根基。

然而,有望创下A股估值最高、史上最大IPO记录的蚂蚁集团,在即将上市的前夜突然被按下“暂停键”,为历史罕见案例。

从支付宝到蚂蚁集团,这个财富帝国背后可谓是“步步惊心”。监管层约谈蚂蚁集团并为其开具了“药方”。

从官宣暂缓IPO至今,七个月来蚂蚁集团在消费金融、网络小贷、ABS以及人事等方面做了诸多调整。接下来,蚂蚁集团距离“上岸”还有多远?

摘得消金牌照

一直以来,面对消费金融的万亿级市场,民营企业很难拿到消费金融牌照。电商、互联网台等各类机构纷纷绕开消费金融公司,通过小贷、保理等牌照开展消金业务。

蚂蚁集团同样如此,截至去年上半年末,蚂蚁集团信贷规模2.15万亿元,按其旗下两家小贷公司净资产358.25亿元计算,杠杆约60倍左右。

按照金融管理部门对蚂蚁集团提出的5方面整改内容,除了回归支付本源外,还包括依法持牌、合法合规经营个人征信业务,保护个人数据隐私;依法设立金融控股公司,严格落实监管要求,确保资本充足、关联交易合规;完善公司治理,按审慎监管要求严格整改违规信贷、保险、理财金融活动;依法合规开展证券基金业务,强化证券类机构治理,合规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

针对设立金控公司,蚂蚁集团2020年9月初曾在回复问询时透露,公司拟以全资子公司浙江融信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浙江融信”)为主体申请设立金融控股公司并接受监管,并由浙江融信持有相关从事金融活动的子公司的股权。

蚂蚁集团佣有的金融牌照,涉及银行、支付、小贷、基金基金销售、期货、保险、保险代理等牌照,并且如今又拿到了消费金融开业的资格。从合作伙伴看,涵盖银行、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以及其他持牌金融机构。

有业内人士表示,蚂蚁集团已经形成超级互联网金控混业台。

作为一个整体,2017年12月,央行开始推动大型金控集团的模拟监管试点,蚂蚁集团被纳入五家试点。2019年7月,央行发布《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征求意见稿)》,2020年初根据央行工作会议要求,加快补齐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等制度短板。

独角金融(微信号:uni-fin)注意到,去年11月7日,浙江融信的注册主体由蚂蚁小微金服变更为蚂蚁集团,其注册资本由17.97亿元增加至26.97亿元。

就在一个半月前,浙江融信的掌门人也悄然发生了调整。

天眼查信息显示,今年4月28日,浙江融信的董事长兼总经理,以及法定代表人由胡晓明变更为黄辰立。

提起胡晓明,期他还卸任了蚂蚁集团CEO、天弘基金董事长等职务。从其上任到离任,胡晓明在这两个职位上任期时间不足一年半。

有业内人士认为,整改成为金融控股公司,对蚂蚁集团最大的影响就是杠杆限制会加强,互联网公司大规模扩张时代已经结束。

从监管对蚂蚁集团提出的五大整改方向看,仅一项调整已基本完成,其他四项还在路上,包括申请征信、金控牌照等。对于整改违规信贷、保险、理财金融活动,按照监管规则,部分业务正在调整中。

一直淡化金融标签的蚂蚁集团,始终强调自己是一家科技公司。而一直想赚金融的钱,拿科技估值的蚂蚁集团,从调整的动作看,蚂蚁集团的金融标签已经逐渐被推到台前。你对蚂蚁集团的调整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作者 | 付影

来源 | 独角金融

关键词: 消金牌照 蚂蚁集团 调整 花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