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联合国际将新力控股(2103.HK)的国际长期发行人评级从‘BB-’下调至‘CCC+’。同时将其高级无抵押美元票据的发行债务评级从‘BB-’下调至‘CCC+’,并且继续列入评级负面观察名单。

期间,新力控股因股价波动9次触发机制,进入5分钟冷静期,每次冷静期结束又循环暴跌,最终断崖式暴跌逾87%,市值蒸发120亿元,仅剩不到18亿港元(约14.94亿人民)。

在此之前,新力控股连续被曝出多个负面新闻,包括董事长“求救信”、员工降薪等,商票等债务亦出现逾期。此外,新力控股的评级展望连续被下调为负面。

先是9月10日,标普将新力控股(的评级展望由“稳定”调整为“负面”,并确认其长期发行人信用评级为“B”。

随后,9月15日,惠誉将其长期发行人违、‘’约评级展望从“稳定”调整为“负面”,并确认该评级为“B+”。同时,惠誉确认了新力控股的高级无抵押评级为“B+”,回收率评级为“RR4”。展望“负面”反映了新力控股的债务融资渠道已然收窄,其高周转战略的执行风险也在持续上升。

在9月20日当天,联合国际率先将新力控股 “BB-”国际长期发行人评级列入负面观察名单,同时将由新力发行的高级无抵押美元票据“BB-”发行债务评级列入负面观察名单。

随后,9月21日-23日,标普、惠誉和联合国际先后下调新力控股的评级。其中,标普将其长期发行人信用评级从“B”下调至“CCC+”,评级列入负面观察名单;惠誉将新其长期发行人违约评级从“B+”下调至“CCC”;联合国际将其国际长期发行人评级从‘BB-’下调至‘CCC+’,评级列入评级负面观察名单。

标普表示,新力未能传达出清晰的还款计划,该公司此前已准备将资金汇往境外,以偿还10月18日到期的2.46亿美元(约15.9亿人民)高级票据,截至6月30日,其无限制现金余额超过140亿元。然而,目前为止仍没有任何进展,汇款的时间未能不确定。

同时,评级下调也反映了惠誉的观点,即新力控股为其10月18日到期的2.46亿美元债券进行再融资的可行正逐步降低,并反映了该公司再融资计划的透明度下降,特别是在期负面新闻及其股票和债券价格暴跌之后。

对此,新力控股仅向投资人表示,正通过多种方式对10月到期的美元债兑付进行准备,但未明确表示偿债资金来源以及准备情况。

132亿元债务一年内到期

在股价崩盘的同一天,新力控股的两只美元债也出现下跌,其中一只由97美元(约627人民)跌至60美元(约387.85人民),下跌38.14%;另外一只由93.25美元(约602.79人民)跌至50美元(约323.21人民),下跌46.38%。

2010年,34岁的张园林创办新力,在最初的三年内,新力只精心打造了南昌帝泊湾这一个项目,以此赢得了市场认可,确立了行业地位。

2015年,新力控股销售总额45亿元,跻身江西房企前三甲。2017年,新力将总部从南昌东迁入上海,同时在上海周边的无锡、昆山、苏州投子布局,战略中心由珠三角转向长三角。

2018年初,张园林确定了“保800亿元争1000亿元”的业绩目标,并以887.3亿元的成绩单顺利交差,且三年复合年增长率高达136%,站稳行业前50强,成为国内增速最快的房企之一。

2019年,新力控股成功在港交所挂牌,成为登陆港股年轻的一只内房股,也是第一家上市的“赣系”房企。2020年,新力总合约销售额为1137.4亿,成功跻身“千亿俱乐部”。

从创业到增长至千亿规模,万科用了26年,恒大用了15年,而新力控股只用了10年时间。然而,高速发展的背后,伴随新力控股的还有高杠杆、高负债、高周转。

招股书显示,2016年-2018年,新力控股净资产负债率分别为190%、270%、237.9%;未偿还的银行及其他借款总额分别为64.4亿元、166.8亿元、215.1亿元;2019年年末,新力借款总额达265.3亿元。

此外,新力控股的融资成本一直居高不下,2018年-2020年分别为9.3%、9.2%和9.1%,直到今年年中才下降至8.7%。截至今年上半年,新力控股剔除预收账款的资产负债率为73.5%,仍然踩中红线。

标普预计,新力控股将减少拿地,以保留流动用于偿债。预计公司将减少2021年的购地预算至仅为合约销售的现金收入的15%-20%,远低于2020年的约40%。

尽管公司削减债务,标普预计新力控股的杠杆率仍将在2021年升至5.8倍,2022年升至6.1倍。未来两年的毛利润率预计将从2020年的24.4%下降至20%-21%区间,从而对杠杆率产生拖累。

关键词: 债务到期 一年内 新力控股 股价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