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经历过洗牌的生鲜电商,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战“疫”,订单暴增,缺菜缺货,配送小哥也不足,有人说是风口,也有人说是考验。生鲜电商是否有足够的供应能力,成为疫情期间最大的挑战。

“疫情本质上是对生鲜到家供给侧能力的挑战。”每日优鲜合伙人兼CFO王珺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供给能力越强,这个时候就会有商业机会的出现,能够抓到溢出的需求。供给侧能力不足,生意就无法承受。

“今天送了130单左右,春节这段时间基本每天都是这么多。”叮咚买菜配送员赵春雷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单子比以前多了不少,客单价也高了很多,买得比较多的是米、面、饮用水和蔬菜。

赵春雷来到叮咚买菜当配送员已经一年多,今年春节出于疫情防控,大家买菜更加依赖生鲜电商平台,配送人员紧缺,他主动留在上海,没有回安徽老家过年。

目前,赵春雷所在的站点有15名配送员,还有3名从外地回沪处于隔离中,配送人员相对紧张。但同时,叮咚买菜也在加大力量招人,不过招上来也需要隔离一段时间。

由于防疫需要,大家都主动减少了外出次数,手机买菜订单量暴增,还有热心网友总结了一份北京app抢菜指南,定闹钟抢菜成为这期间苦中作乐之事。

2月8日早上,闹钟一响,小高赶紧在每日优鲜下了一单,除了蔬菜水果,他还买了元宵,准备和家人过个“特别”的元宵节。“如果不定时‘抢菜’,好多平台要么售罄,要么没人配送。” 小高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公开数据显示,春节期间,美团买菜北京地区日均订单量为节前的2倍-3倍;京东生鲜从除夕至初九销售同比增长215%;叮咚买菜大年三十订单量较上月日均增长超300%;每日优鲜从除夕到大年初八实收交易额相比去年同期增长350%。

“我们在疫情一开始,就组织了500吨蔬菜,现在日供给大概在1000多吨,供给量的充分程度甚至已经超过历史峰值。”王珺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但在这个过程中需求太旺盛,已经击穿了整个行业的供给量,出现部分消费者每天晚上提前囤货,第二天抢货,其实每天一千多吨的供给量足够满足用户,这个供给量会随着到元宵节逐步释放,提升到两千吨;再随着囤货回退,需求会下降。

对于如何在短时间做到如此大的供应?他还强调,中国上游产能是巨大的,1500吨在里面是九牛一毛。

王珺表示,公司通过组织解决了封村、封路的运输困难,以及过年期间产地工人的供给问题,有效地把田间已经生产好的蔬菜运到主要城市的大仓里去销售。

经历过一轮洗牌的生鲜电商该如何活下去,一度成为市场关心的话题,以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为主的前置仓模式能否实现盈利,也一直存在争议。但在此次战“疫”中,不论是蔬菜供应、配送速度、人员储备方面,这两家生鲜电商都体现出了前置仓的优势,导致其成为不少人抢菜必备的app。

过去五年,每日优鲜对于用户的留存,本质上就是靠不断扩张的供给侧能力来提供服务。

“通过这次疫情我们进一步断定,也验证了我们在供给侧,快速组织新运力,和快速组织更大规模货源的能力。”王珺提到。

事实上,不少生鲜电商在发展初期,还停留在互联网时代拼流量的思维上,通过烧钱抢占市场,但从去年以来,靠烧钱补贴的生鲜电商已经被淘汰出局。只有依靠供应链能力的提升,把各个环节打通,以此降低价格,赢得市场。

叮咚买菜CEO梁昌霖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他表示,生鲜电商竞争力可以说是冰山模型,海平面上看到的是规模,海平面下看到的是供应链能力,供应链不足,其他都会垮掉。

经过此次疫情的考验,供应链能力如何已经被看作是生鲜电商能否持续发展的硬核本领。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