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抓紧解决复工复产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力争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确保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代表委员们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鼓舞人心、坚定信心。各地各部门迎难而上、同心协力、精准施策,扎实推进复工复产,全国人民众志成城、顽强拼搏,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经济社会运行趋于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我国经济展现出巨大韧性,复工复产正在逐步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应对疫情催生并推动了许多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为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交通先行“大动脉”畅起来
本报记者刘志强
镜头
“多亏货运信息服务平台,让我们的设备订单及时交付。”在浙江省丽水市,此前一直为发货难而着急的青风制冷设备公司负责人林燕长舒了一口气。在各项政策帮扶下,公司生产的设备陆续装车发往湖南、广东等地,及时交到客户手中。疫情防控期间,当地交通部门与物流科技公司合作,紧急搭建起物流“快车道”——货运信息服务平台,为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寄语
复工复产,交通运输是“先行官”,必须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从27个省份、100多座城市的传化智能公路港物流中心的情况看,入驻物流企业的复工复产率达到90%以上,进出货运车辆的数量也回升到去年12月的90%以上。”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代表介绍。
“3月以来,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交通物流行业的运行稳步回升。”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先进委员表示,到4月,物流行业货运量已达到去年同期的97%左右,接近正常水平,港口货物吞吐量也在4月转为正增长,全国物流业景气指数已连续两个月位于50%的荣枯线以上。
为促进交通物流行业率先复工复产,党中央科学研判、周密部署,各地各部门积极行动起来。“一系列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克服困难、降低成本,让大家坚定了对未来的信心。”徐冠巨代表说,“单是在苏州传化公路港,就有60多家物流企业享受到50多万元的稳岗补贴,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也给不少贷款购车的物流企业缓解了经营压力。”
返岗复工生产忙起来
本报记者丁怡婷邱超奕
镜头
金沙江畔,缆机穿梭、机器轰鸣,工人们施工正酣。5月4日,随着最后一仓混凝土浇筑验收合格,乌东德水电站大坝主体工程全线浇筑到顶,世界最薄的300米级双曲拱坝拔地而起。“2月中下旬,缺工是最大的困难。为了保进度,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公司点对点包车分批次接回务工人员,目前已累计返岗超2300人。”中国能建葛洲坝三峡建设公司乌东德施工局局长张建山回忆。
寄语
“复工复产步伐加快,生产生活秩序加速恢复,为经济发展助力增效,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武钢委员表示,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各地各部门要精准施策,助力返岗复工。比如相关地区可建立劳务协作机制,让用工供需有效对接。
“健康证明互认,是助力复工复产的重要举措。”河南省南阳市雅民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昭代表说,“作为以养牛为主的循环农业企业,我们的工人需要及时返岗,河南推行健康申报证明跨省互认等政策,为员工及时返岗提供了便利。”
塔吊转起来了,机器响起来了,复工复产正在逐步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赵昭代表认为,要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继续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措施,对于员工密集或者人员流动性大的厂房,要加强引导、控制人流,严格做好生产区域防控和健康监测。武钢委员建议,对于贫困地区的劳动力要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返岗帮扶,比如通过开发临时公益性岗位、支持扶贫龙头企业等方式,让他们有序返岗,确保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产业链协力“上下游”动起来
本报记者赵展慧方敏
镜头
天能集团位于浙江省长兴县和平镇的生产基地里,生产线开足马力运转,动力电池产品成批下线,每天都有成千上万只电池从这里运往全国各地。“为了疏通上下游产业链,我每天最多要打几十个电话沟通。”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代表说,在政府部门支持下,集团帮助上下游企业开具了200多份物流运输通行证,破解了产业链协同复工的物流梗阻。
寄语
“实现产业链协同复工,上下游企业要同心协力。”张天任代表建议,促进复工复产,一方面金融机构要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服务支持力度,减轻企业融资压力;另一方面,龙头企业要发挥带动作用,在防疫物资保障、人力资源支持等方面协助中小企业复产达产,拉动产业链复苏。
“复工复产要以大带小、上下联动、内外互动,龙头企业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发挥对上下游配套产业链的带动作用。”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代表表示,电子信息产业是高度依赖供应链体系、产业链较长的产业,小米成立了产能恢复工作小组,帮助代工企业及配套元器件企业恢复产能。
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委员认为,上下游加速联动应该通过积极实施项目来带动,要聚焦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民生工程等重点领域,加快推动5G、智能制造、物联网、智慧医疗、未来社区等引领性、带动性、根植性强的重大项目,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他建议,各级政府可以设立创新发展专项引导基金,引入机构投资者和民间资本力量,推动传统产业兼并重组并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发展,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业结构,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企业。
复商复市消费热起来
本报记者齐志明常钦
镜头
“直播就是咱的新‘农活’。”陕西省柞水县的淘宝主播李旭瑛走进木耳大棚,站在镜头前热情地同粉丝们互动。不到半天时间,店铺里的木耳全部售空,她又开始了新一轮补货。去年,“90后”女孩李旭瑛参加了淘宝直播在当地组织的村播培训,开始用手机帮乡亲们卖木耳,没想到直播越做越火。3月以来,她的淘宝店中八成以上销售额来自直播。
寄语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展现出蓬勃生机,得到了市场广泛认可。”江西省鹰潭市委书记郭安代表认为,要顺应市场新趋势,满足居民新期待,充分释放消费需求。他建议多措并举激发消费需求。比如鹰潭搭建互联网企业与贫困地区合作交流平台,通过电商直播、网上展销会等方式,实现特色农产品“云”销售,让产销有效对接,充分发挥了消费扶贫的作用。
“当前,政府部门和企业携手合作,在及时复工复产的基础上,稳生产、畅流通,做好市场供应。”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委员建议,企业要善于通过网络直播、线上营销等方式,学会与消费者互动,实现产销对接。同时,企业要提升产品品质,打响品牌知名度,用质优价廉的产品赢得市场。
“鼓足钱袋子,让老百姓有底气消费,促进居民消费扩容提质,要让居民能消费、愿消费、敢消费。”郭安代表建议,加快补上教育、养老、医疗、健康、家政等短板,增加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让居民乐于消费;同时,强化消费权益保障力度,加快标准化建设进程,筑牢居民安全消费防线,改善升级消费环境,让居民放心消费。
产业升级“云经济”旺起来
本报记者刘诗瑶常钦余建斌
镜头
“一个足球一般由32块球片组成,过去,从球片切割到足球成形,需要经过9至10道工序,生产线实现自动化升级后,不到10个人就能完成过去100个人的工作量。”广东省东莞硕科塑胶五金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冲说,科技创新让制造业如虎添翼,企业在工业机器人厂商协助下,打造了一条足球自动化生产线,每个球片还被打上了二维码,实现了分类和溯源。
寄语
“信息化手段和数字化技术不仅在推动复工复产中大显身手,也催生和促进了‘线上经济’‘云经济’的发展,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正深刻改变产业格局和生产生活方式。”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高红卫代表说。
“疫情防控中,各地各部门抓住机遇,积极创新,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快速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了新旧动能转换。”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钟茂初委员建议,在抓紧布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过程中,要科学规划,统筹推进,做好政策配套,促进产业协同发展。比如,为了适应医疗卫生健康相关产业、应急管理相关产业的需求扩张和调整,建筑物通风系统、中央空调系统、人流密集场所都必然有改造需求,未来还需要多方携手,合力助推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新兴产业赋能传统产业,要充分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在高红卫代表看来,产业升级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在生产方式、产品设计和运营等各个环节的深度融合。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根据企业和产业发展规律,解决好谁主导转型、往哪里转型、如何转型的问题,才能通过数字化转型真正提升企业竞争力。
关键词: 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