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行业近年来发展迅猛,截至今年7月末,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已达24457家,管理基金数量88051只,管理基金规模为14.96万亿元。

然而,在整个行业高速发展之际,私募内部的分化也愈演愈烈。中小私募突围难度逐渐增加,近期更是有私募提出对产品30%以下的收益免提业绩报酬,以吸引投资者的关注。相比之下,头部私募则显得比较淡定,近期多家机构甚至“封盘谢客”主动控制规模。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对整个私募行业来说,分化已是必然,在强大的竞争压力下,中小私募不得不寻找新的突破口,不过竞争压力也会促进行业进步。

“30%以下收益不提成”为了什么

近日,私募基金公司森瑞投资推出旗下三年封闭期私募产品,该产品对30%以下的收益免提业绩报酬,待基金三年期满后,对收益超过30%的以上部分,按25%收取业绩报酬,这一举动引发了市场关注。

“一般来说,私募都会收取超额业绩提成,产品赚钱就提取20%的业绩报酬;或者私募管理人提前约定是否设定门槛收益率,如果私募基金有门槛收益率,那么当基金的实际收益率低于门槛收益率时,管理人就不能提取业绩报酬,当基金实现了超过门槛收益率的业绩,管理人才可提取业绩报酬。”沪上一位私募研究员表示。

那么森瑞投资为什么要开行业之先例,提出此种提成方式呢?

私募排排网资深研究员刘有华认为,这一方面说明了私募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尤其是中小私募的突围变得更加困难了,迫使中小私募不得不在投资者服务上寻找新的突破口,通过让利投资者来提高投资者的购买体验;另一方面,这也是私募机构对自身投研能力和业绩有信心的一种体现,凸显了私募机构做好业绩的信心和决心。总的来说,充分的竞争对整个私募行业来说是好事情,迫使行业进步。

刘有华进一步分析称,近年来,私募行业中部分机构为了收取业绩提成,将净值迅速提升至高位,但后续业绩下滑后,投资人就会遇到“付了业绩提成却亏钱”的情况。另外,还有些私募机构发现某只产品由于团队能力或者市场环境,净值很难创新高时,就放弃管理,最终让投资者受到伤害。这类私募最终都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以某只私募基金产品为例,该产品2016-2019年已经连续亏损4年,但今年3月份,其收益率却一度冲上了月度业绩榜前十,十分具有迷惑性。有业内人士分析称:“连续4年亏损的产品,私募机构大概是不打算挽救了,因为在产品业绩创新高之前,基金管理人无法收取业绩提成。这种情况下,如果投资者不甘心清盘,那就任由其野蛮发展,可能押到某只股票今年反弹,净值就涨上来了。”

中小私募这么拼只为“被看到”

愈发激烈的竞争迫使一些中小私募拼命做业绩,以吸引市场的关注。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底,规模在1亿元以下的股票策略私募业绩冠军今年以来收益率高达188.45%,而50亿元规模以上的私募业绩冠军收益只有81.69%。

对于如此明显的业绩对比,沪上一位私募基金经理分析,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小私募规模较小,操作更灵活,个别标的的涨跌对净值影响较大;二是一些中小型私募寄希望于用“惊人的业绩”打开市场,因此会选择重仓几只股票,用某一只产品去摘取业绩冠军,但往往这只产品的波动会非常大。而头部私募的标的相对分散,追求产品净值平稳增长,对回撤的要求也较高。

“但中小私募的这种操作其实会误导投资者,一些私募会用一只自有资金做的产品去树立品牌,这只产品不控制回撤,只求高收益,但其实该私募旗下其他产品在控制回撤的情况下,业绩表现很一般。因此当投资者由于某只产品的靓丽表现来买这家私募的基金,其预期收益率是很高的,这就很容易产生较差的持基体验,这一问题需要引起重视。”上述基金经理直言。

头部私募坚守长期主动控规模

相对于中小型私募,头部私募显得淡定许多。近期,多家头部私募“封盘谢客”暂停新产品发售,分析其背后原因,主要是今年以来头部私募受到资金青睐,规模扩张较为迅速,不得不主动控制规模以保证产品收益和投资者体验。

与此同时,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一些头部私募即便是发行新产品,也倾向于长封闭期产品,从而拒绝短期追捧资金,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

汉和资本在今年7月16日发布公告称,公司开始接受更长锁定期产品的申购预约,产品锁定期限为6年,而汉和资本原有的3年锁定期私募产品已停止接受申购。据悉,在首创6年封闭期产品之前,汉和资本旗下所有产品锁定期3年,全部实行0固定管理费,从收益中赚取业绩报酬。

除了汉和资本外,据记者了解,沪上一家百亿级私募早已关闭一年期封闭产品的申购,目前产品的封闭期全部为三年及以上。

“我们从两年前开始调整产品结构,关闭一年期封闭型产品的申购,全部重点放在三年以及以上封闭期的产品,资金来源以个人投资者为主,年化收益率基本在20%以上,产品体验比开放型产品要好很多。”上述百亿级私募有关人士透露。

“我们也想做封闭型的产品,这样产品收益率表现会更好,但想做和能做是两回事,投资者不买账、渠道没优势是最大的难题。”一家小型私募机构人士感慨道,投资者越来越成熟,对中长期价值投资理念的认可度不断提升,长期稳定的业绩表现及品牌效应是头部私募能够获得投资者信任的根本原因。中小私募还是要继续修炼内功,在居民财富向资本市场转移的大背景下,在保持稳定业绩的基础上实现跨越式成长是有希望的。

关键词: 15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