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引发了各国对自身医疗系统的反思,例如如何完善政策功能、需要弥补哪些短板等,与此同时,这也为社会资本的参与提供了逻辑依据。

9月5日,在伦敦政经—牛津中国论坛举行期间,我国公共卫生专家、AI医疗前沿企业以及医疗股权投资人共同探讨了未来5~10年该领域发展与变革的方向。

医疗赛道上还有哪些新机会?论坛上有观点认为,首先,要关注疫情为公共卫生领域带来的变革。

浙江大学医学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肖永红认为:“两个方面要引起注意,一是我们应从年轻人的行为习惯着手,来改变社会对于疾病的防控能力;二是我们面临的老龄化问题,当新的传染病出现时,如何满足老龄人群的庞大医疗需求?”

拥有40多年传染病防治工作经历的肖永红说,“我们应如何克服传染病?除了需要科技的发展,比如疫苗的研发以及有效的治疗药物之外,还是要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并使公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其次,科技赋能临床医疗的需求也将催生巨大市场,这与新基建战略下发展人工智能+医疗的概念不谋而合。“临床医生有很强的被赋能的需求。由于他们平时没有办法有效地接触到医院的信息科、影像科数据,所以可以由我们来提供这些差异化的服务。”商汤智慧健康负责人张少霆表示。

张少霆说,“病人在医院看病时,诊断只是其中一步,诊断之后还有治疗、康复等环节,我们目前正在探索病人医疗服务的全流程的智慧解决方案。”

“这就要在数据端下功夫。在保障数据安全情况下,让医生打开一个网页浏览器,就能享受到AI赋能下的数据分析功能。”张少霆补充。

再次,股权投资人对于标的选择的看法,或将对未来医疗卫生领域产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约印医疗基金管理合伙人兼CEO郑玉芬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我认为,未来3~5年,机会仍然集中在一些刚性的临床需求上,包括这次疫情中所暴露出来的国内关于医疗基建的设备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赛道就是药械的进口替代。”

如何理解药械进口替代?郑玉芬说,“这可以用‘性价比’来说明。性价比好的产品,在中国就会具有有非常好的生命力。但如果用另外一个词解释的话就是降价,不管是对药、医疗耗材还是医疗器械的降价,都会带来一大波的机会。”

那么,在新的医疗技术诞生之后,投资人要如何帮助初创企业进行商业化盈利?

郑玉芬认为,作为初创企业要潜心做好研发之外,还要有一定的思维能力,投资人要做好对未来市场的精准判断。

“也就是说,投资人要知道5年后在其擅长的细分领域将会呈现怎样的状态。比如免疫治疗,不论是实体肿瘤还是液态肿瘤,你可以将这个赛道排名前5~10的企业研究一遍,或者找到这些企业的创始人聊一下,就能很清楚这个赛道、这个领域的发展方向,以及要不要投这个团队,这个团队能够产生多大价值等问题。”郑玉芬说。

据悉,约印医疗基金的的主要投资方向是医疗服务、器械以及生命科学,刚刚完成了第4期的LP募集,募资规模也从原计划的5亿元扩增到了8亿元。

郑玉芬向记者透露,诸如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疾病毫无疑问会成为未来的主要投资赛道,“肿瘤疾病是至少在近15~20年的时间内发生的,各类空气和水质污染、农药残留等有一定的原因,那么,肿瘤疾病下的医疗产业赛道需要强烈关注,包括免疫疗法等。”

“另外,如今65岁以上的老人高达3亿,老龄化必然带来心脑血管问题,比如一些心脑血管微创手术中会到的介入性耗材等都是发展趋势。”郑玉芬补充。

关键词: 公共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