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媒体消息,轻松集团联席CEO钟诚已于近期离职,目前正在筹划创业。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消息距离去年11月1日轻松集团前CEO张科离职仅隔两个月有余。

公开资料显示,轻松筹成立于2014年,是一个主打“社交众筹”和“轻众筹”概念的众筹平台,经历6年发展,业务范围已扩展至大病救助、轻松互助、轻松公益、轻松e保、轻松健康五大板块,成为众筹平台中的头部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钟诚、张科两位均是来自传统保险公司的高管,2019年4月,钟诚加入轻松集团。2019年9月,张科是卸任弘康人寿总经理并加入轻松集团。两位均在入职不久后便选择“退场”,是“水土不服”还是另有原因呢?

3个月内两名老将离职,保险老将跨界“忙”

据公开媒体报道,轻松集团联席CEO钟诚已提出离职,但离开后还将继续担任轻松集团顾问,轻松筹的保险业务将移交轻松筹集团董事长杨胤管理。离职后钟诚或开始自己的新事业探索,拟打造一个为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服务的“自主理赔”平台。

钟诚拥有20余年人保从业经历,历任人保财险广东分公司副总经理、人保集团业务发展部副总经理、总经理等职务,2016年起担任安心保险总经理一职。

2019年4月,钟诚加入轻松筹,出任轻松筹健康保险事业群CEO,在钟诚的带领下,轻松筹从保险“门外汉”正式跨入保险专业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钟诚从轻松筹离开距离轻松集团前CEO张科宣布离职相隔不到三个月,张科和钟诚均是轻松集团从传统保险公司挖来的,张科是原弘康人寿总裁。

近年来,传统险企高管离职到新兴互联网平台保险板块任职成为行业趋势与潮流,但像张科这样仅干满1年就离职的高管还是比较少见。张科离职后,CEO一职将由创始人、董事长杨胤兼任。

轻松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杨胤在《致全体轻松小伙伴的一封信》中曾表示,张科与目前轻松集团的商业模式并不匹配,更加希望专注于保险的他,选择离开或许是对双方都好的选择。

有媒体消息称,张科离开后也将重操老本行,发挥自身的精算优势,做保险产品测评分析。据了解,与张科有瓜葛的微信公众号“人民精算师”现已更名为“科普精算师”。

除张科外,轻松集团另一名高管轻松筹创新增长中心总经理莫子皓也被媒体证实离职,目前他已加入众安在线,任旗下暖哇科技副总经理。

其实,除钟诚、张科两名传统保险老将入职流量平台后不久便离职外,选择从流量平台离开的高管并不在少数。如近日经常霸占头条的蔡强,还有曾跳槽到京东金融的周宇航。

2019年10月,京东金融副总裁兼财富管理业务负责人周宇航“回归”弘康人寿,担任副总经理一职。2020年8月,微保原总经理兼首席运营官谢邦杰辞任,谢邦杰曾筹建富邦财险公司,从微保辞任后一个月后,谢邦杰正式加盟镁信健康出任总裁一职。

有人选择离开就有人选择留下,截至目前,仍选择留在互联网平台的高管也不少,比如顾敏,其2014年加盟腾讯任职微众银行董事长,此前是平安集团副总、平安数科董事长。

还有蚂蚁金服副总裁及保险事业群总裁尹铭,其2015年入职蚂蚁金服,此前是国寿财富总裁;2017年加入新浪任新浪金融执行总裁的曹湛,此前是百年人寿总裁;还有去年6月入职腾讯的任汇川,此前是平安副董事长等。

传统高管“水土不服”,轻松集团不“轻松”

为何保险老将加入互联网平台后选择匆匆离开?

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表示,互联网保险平台逐渐发展出B2C、B2A、B2B2C等多种创新业务模式,富有挑战性的新玩法吸引了保险高管的注意力,因此有了大批保险公司高管的“输入”。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传统保险公司的人士进入互联网平台后,其所掌握的经营模式、发展理念,甚至是工作节奏等都与传统保险公司存在差别,正是这些细微的差别,再加上存量发展阶段,互保平台自身的种种压力,因此导致不少传统保险高管“水土不服”。

轻松筹成立于2014年,经历6年发展,轻松集团的业务范围已经扩展至大病救助、轻松互助、轻松公益、轻松e保、轻松健康五大板块,成为众筹平台中的头部企业,旗下用户已超6亿。

轻松集团于2016年末推出保险业务,近年来,公司持续布局互联网保险。2019年10月,轻松集团、众惠相互、丁香园、美年大健康等健康领域机构共同成立慢性病管理联盟。

2020年3月,轻松集团携手信泰保险推出首款定制长期重疾险,主打高保障、低保费。尽管轻松筹有着良好的互联网保险营销场景,但目前互联网保险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发展目标新用户越来越难。

虽然轻松集团有良好的互联网保险营销场景,聚集了一批有较高忧患意识的用户,各类用户大数据也有助于与保险公司共同推出更精准的保险定制产品和服务,但现实的压力也显而易见。

由于已经进入存量发展阶段,目前拓展新增用户越来越难。此外较高的推广成本难以为继,比如在医疗端的合作,多为市场推广,消耗费用不少,但成效不甚明显。由于不是大型保险中介主流合作商,与保险公司的合作也缺乏亮点。

去年3月,互联网保险于疫情期间快速增长。轻松集团在媒体发布消息称,轻松集团拿下了互联网保险增速第一的成绩。2020年1-2月,其保险业务保费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近10倍,并以50%的增速持续攻占市场。

但这一说法引起了竞争对手水滴集团的质疑,据媒体报道,水滴保险公关负责人曾在微信朋友圈质疑上述保费数据增幅“放卫星”,并称数据漏洞明显,按增速计算,轻松保去年单月的保费收入达到30亿元这个不可能的量级。

高管频变背后,IPO准备提速中

市场上有声音认为,轻松筹高管频变是其为上市在做准备。据企查查显示,轻松集团自成立以来共融资四轮,融资额共计5900万美元,而目前距离其最后一轮融资已过去3年多。

与此同时,同为互联网保险平台的水滴公司正不断传出赴美上市的消息。去年12月3日,有报道称,原猫眼娱乐首席财务官(CFO)施康平已于11月加盟水滴,出任水滴公司CFO,向水滴公司创始人兼CEO沈鹏汇报。对此,水滴公司表示,不予置评。

轻松集团也并非毫无动静,去年9月其发布的一则招聘信息也给了市场很多想象的空间。2020年9月2日,轻松集团发布了一则招聘信息。公司拟以2.5万元到5万元的月薪寻求一名公关总监,其中一条岗位要求引发业界关注,该要求明确表示:全面参与上市筹备公关工作,参与制定整体方案,并负责推进实施。

招聘筹备上市的公关人员和近期的高管变动是否为传递上市的信号?

此外,关于轻松集团长达三年的商标权之争,终于在去年年底落下帷幕。

2020年12月29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二审审结了该起纠纷案,判定轻松筹公司使用“轻松筹”标识的行为,并不构成对涉案商标第35类“轻松筹”注册商标的侵犯。法院据此判决撤销一审判决,驳回追梦公司的全部诉讼请求。

市场上有声音认为,商标权一案是轻松集团融资路上最大的绊脚石。如今成功搬去这块大石头后,轻松集团的上市进程是否将提速?

虽然轻松集团和水滴公司都没有对上市传闻进行确认,但这两家公司的经营模式及经营范围模式高度相似,在资本的角逐下,两家公司只有一家能够胜出,这也为双方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对此《每日财报》将持续关注。

出品|每日财报

作者|郜融莲

关键词: 轻松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