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上涨的奶价让国内牧业上市公司大赚一笔。
3月23日公布业绩的现代牧业(01117.HK)和中国圣牧(01432.HK)净利润都出现了翻倍增长,不过3月24日,各原奶股股价却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在当天举行的业绩说明会上,现代牧业总裁高丽娜认为,股价表现属于误伤,国内奶价周期不同以往,并不担心会出现上轮原奶大量过剩的情况。
财报显示,现代牧业2020年实现收入60.2亿元,同比增长9.2%,净利润为7.7亿元,同比增长125.6%,撇除一次性收益,净利润则增长了277%,也创下上市以来的最好业绩。
现代牧业董事会将净利润的增长归于公司原奶产销量的增长,成本控制和平均奶价上涨所致。
据介绍,2020年国内乳制品消费需求15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2020年现代牧业的原奶产量达到149万吨,同比增长7.2%;而销售价格也从4.04元/公斤上涨至4.13元/公斤,增长了2.2%;通过成本控制,在饲料价格上涨的情况下,现代牧业的原料奶成本每公斤减少了1.2%。截至2020年底,现代牧业拥有牛群数24.7万头。
不仅是现代牧业利润翻番,同日公布业绩的中国圣牧2020年收入27.8亿元,同比增长5.2%,净利润为4.1亿元,同比增长1365.9%,中国圣牧的原料奶平均外售价格为4513元/吨,同比增长7.9%。
不过今日原奶各股的股价表现却出人意料的大幅下跌,截至记者发稿时,现代牧业下跌14.86%,原生态牧业和中国圣牧下跌超过4%。
现代牧业总裁高丽娜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今日股价表现或是市场误读,一方面现代牧业23日宣布收购蒙牛旗下的另一家上游企业富源国际,后者拥有14个牧场6万头牛,市场或担心富源的规模化程度和盈利能力,但实际上双方的合并会产生更多协同利好;另一方面,市场或也担心上游原奶企业被下游乳企绑定后,奶价被下游乳企“绑架”,但本身两者之间并不冲突,要看到原奶生产有周期性,淡季时下游乳企对于上游牧场的托底同样重要。
此外,受前期欧美股市大跌影响,当天恒生指数表现不佳,也重挫超过2%。
2019年以来,国内原奶供给偏紧,奶价整体回暖,国内原奶企业也从巨亏中脱身。而到2020年,疫情促进国内乳制品消费的快速增长,特别是各乳企纷纷入局低温鲜奶业务,加剧了原奶供给矛盾,加上饲料成本的快速上涨,国内奶价也进入新一轮涨价周期。
中国奶业协会统计显示,虽然2020中国牛奶产量达到3440万吨,同比增长7.5%,但进口乳制品折算原料奶为1887.2万吨,奶源自给率为65.3%,连续第5年下降。
原奶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国内奶价连续上涨,根据农业农村部的统计数据,到2021年2月3日,国内主要产区原奶价格已经从3.59元/公斤上涨至4.28元/公斤,超越了2014年的历史高点。不过从2020年3月份开始,由于乳业消费淡季等原因,国内奶价开始回落。
当天现代牧业董事会表示,今年以来饲料依然在上涨,预计全年将对原料奶成本带来0.2元/公斤的上涨,奶价也依然会保持涨势;由于疫情原因,牛群进口的速度也在放缓,这导致奶价周期后移,2021年国内原奶缺口依然较大。
从2020年开始,国内“养牛热”重新开始,大型乳企和中小型规模化牧场都在加速扩栏,2020年12月,现代牧业公布了“五年领跑计划”,计划到2025年奶牛存栏数增长至50万头,年产鲜奶达到360万吨,实现牛、奶双翻番。
而市场也在担忧,随着养殖产能的释放,是否会再次出现2014年的原奶严重过剩问题。
对此,现代牧业总裁高丽娜表示,目前国内奶牛养殖结构发生了改变,规模化大牧场占比在提升,而大牧场的扩建与下游乳企的规划相匹配,因此2021年淡季的奶价也没有大幅回落。此外,市场上进口牛数量不足,澳大利亚小牛仅6个月大就被进口到国内市场补缺,形成产能还需要较长时间。长期来看,国内奶价周期已经很难预测,但并不担心会出现2014年时的原奶大量过剩。
华西证券研报认为,国内奶价上涨将是一个持续性的同比维持正增长的过程,供给端经历2015年以来4年多持续收缩,2019年国内存栏量降至低点,即使存栏短期有所回补,奶牛这类生物资产的产能释放周期较长,而且产能扩张更加理性,因此奶价具有中长期温和上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