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消息,今天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官方网站通报疫情期间消费维权热点。

调查显示,2020年1月20日至2月29日,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涉疫情消费者投诉180972件。其中,按商品和服务类别分:涉及口罩类投诉79368件,占比43.86%;蔬菜粮油类投诉15039件,占比8.31%;餐饮服务类投诉13829件,占比7.64%;网络购物类投诉10139件,占比5.60%;出行服务类投诉9067件,占比5.01%。

从各地消协组织受理消费者投诉情况看,涉疫情投诉热点涉及的合同退订问题突出。受疫情影响,春节期间大部分消费者被迫改变消费计划,或者部分经营者无法正常提供服务,导致合同类纠纷增多。主要集中于餐饮服务、住宿服务、出行服务、旅游服务等方面。

其中,餐饮投诉问题集中在经营者不退餐饮定金、消费者要求退订,但是餐饮经营者扣除的成本支出不合理、经营者以延长用餐期限为协商方案,消费者希望退全款,就此产生了纠纷。

在出行方面,相关投诉主要集中在航空退票上。比如,退款到账时间长、航空公司和售票平台相互推诿;因疫情防控,交通封锁,消费者无法乘机导致的退改政策不明晰;航空公司收取退改手续费等问题。

受疫情影响,口罩、酒精、消毒液等防疫用品和蔬菜粮油等民生消费品价格类投诉成为热点。

这类投诉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一是部分不法商家低价进货高价售卖,哄抬物价,甚至同批次产品,短期内连续涨价;二是部分经营者以口罩、酒精、消毒液等防护用品高价强制搭售其它物品,限制消费者选择;三是部分经营者不落实明码标价,对蔬菜、肉食等搭配出售,只标总价,没有明细的品名、单价、数量、重量等。

与此同时,中消协还指出,假冒、劣质产品借“疫”抬头。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口罩、酒精等防疫用品质量参差不齐,比如口罩开线、产品过期等;二是部分商家售卖属于三无产品的防疫用品;三是以防疫为噱头,夸大或虚假宣传普通口罩的防护功效,或者以普通一次性口罩冒充医用口罩;四是销售假冒品牌口罩、进口口罩等。

此外,受疫情影响,很多消费者选择通过网络购买日用品、生鲜食品和防疫产品,但相关投诉也不断增多。这类投诉的问题主要包括:一是网络购买的产品质量有问题。预订的生鲜食品等食物不新鲜、包装不完善、质量有瑕疵;二是商家宣传与实际不符,无货售卖。比如,多名消费者反映某网络购物App涉嫌以售卖口罩为噱头,博取消费者下载量、注册量,在消费者下单且支付成功后,又以断货为由,采取单方“砍单”行为,涉嫌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三是网络购物订单集中,发货迟延;四是物品运送过程不注意防护致被挤压损坏等;五是消费者退货、换货困难;六是部分微商、朋友圈代购卖货趁“疫”兴风作浪,售假、诱购、二维码诈骗等情况严重,但发生纠纷时调查调解难度大,亟需有关方面加强管理。

对此,中消协建议,有关政府部门进一步完善涉疫情退改政策,继续加强对不法经营者的查处力度;各行业经营者要加强自律,切实承担保护消费者责任;消费者要理性消费,对于防疫产品和生活必需品,要按需购置,不抢购、不囤积。

关键词: 消费用品 市场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