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源于开放。2021年,安徽省聚焦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忠诚尽职、奋勇争先,迎难而上、积极作为,商务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好中跨越,进出口突破1000亿美元,达到1071亿美元、增长36.1%,增速居长三角第一位,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从大规模“引进来”到大踏步“走出去”,我省积极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提升核心竞争力,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以更为开放的姿态拥抱未来。
凝聚转型升级新动能
春节刚过,在六安市的安徽华园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穿戴整齐的工人们正热火朝天地对冷冻青刀豆进行加工、分选和包装,待完成后通过海关查验,就可远渡重洋发往日本。
“年前我们有一批出口日本的订单,交货时间紧,多亏六安海关为我们开辟绿色通道,加班加点通关放行并出具相关证书,才能顺利装船出货。去年我公司的出口量和货值分别增长了51.5%和125.7%,这离不开海关的政策支持和指导帮助。”企业负责人张成桃说。
对外贸易是开放发展的重要支撑。据海关统计,2021年,安徽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6920.2亿元人民币,比2020年增长26.9%,总体增速快于全国5.5个百分点,总值排名全国第13位。
“2021年,我省对外贸易实现新突破。我们大力实施外贸主体培育壮大工程,举办培训20场、参训企业2300多家;全省进出口实绩企业超1万家,进出口过亿美元企业129家、净增33家。”省商务厅相关负责同志介绍,我省多元化开拓国际市场,组织2000多家企业参加广交会等线下线上展会;评选“安徽出口名牌”94个;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277.1亿美元、增长45.9%。
新业态新模式是外贸发展的有生力量。2021年,我省加快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合肥、芜湖、安庆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加快建设,新认定5个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支持100家企业使用和建设海外仓200多个,预计全年跨境电商交易额超200亿元、增长40%以上;蚌埠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出口11亿元;二手车出口居全国试点第2位。外贸转型升级新动能不断凝聚,新获批6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高于全国16.4个和21.1个百分点。
2月16日9时,载有82个标箱出口货物的75102次列车从合肥北站物流基地鸣笛启程,驶向越南河内市,标志着首列安徽合肥至越南河内中欧班列开行。
“2021年以来,我们聚力‘快干’,蹄疾步稳,赋能开放高地。拓宽中欧、中老班列发展‘新通道’。与满洲里海关签署合作备忘录,顺利开通中老国际货运班列,打通口岸南北通道。支持中欧班列加大运行密度,积极支持合肥中欧班列枢纽点建设,组货面扩大到长三角省市。”合肥海关关长辛建民表示。2021年,合肥中欧班列累计开行668列,列数同比增长17.61%。
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
滁州涉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中、日、美合资企业,总投资1.1亿元,主要从事光电子产品、光学生产设备、光学监测仪器等相关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配套服务。目前,公司研发的光学镀膜用电子枪电源及相关产品、多种光学照明光源、工业电源及相关产品广泛应用于医学、光学、工业等行业,主要为欧菲光公司、五方光电等知名光学公司提供配套服务,产品主要出口日本等国。预计项目正式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6亿元,年税收可达400万元。
“我县将‘引资’与‘引智’相结合,积极招引高科技外资企业,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全面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积极利用已落户的外资企业,开展以商招商,促进外资项目招引,形成外资项目产业集群,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来安县招商促进局局长李成付介绍。
2021年,全省实际对外投资15.18亿美元、同比增长5.6%,高于全国2.4个百分点,居中部第2位、全国第11位。截至2021年底,全省对外投资累计91.5亿美元,占全国的0.43%,覆盖了全球108个国家和地区。我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93亿美元(含再投资、留存收益等到资),增长5.4%;新设外资企业475家,增长20.9%。
“去年以来,我省双向投资稳定增长。我们优化政策供给,加大对外资外经企业帮扶指导,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省商务厅相关负责同志表示,外资“双招双引”提质增效,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2021年全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400多家;制造业外资占比达到38%。同时,我省召开外资企业圆桌会,开展“一企一策”跟踪帮扶,协调解决困难问题近50个。出台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工作办法,设立外资投诉机构161个,编制发布2021年安徽外商投资指引,对外投资合作有序推进。
2021年前11个月,我省对“一带一路”实际对外投资和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分别增长46.5%、31.2%,占全省的比重分别达到21.9%、75.2%。举办RCEP、“走出去”政策业务等专题培训相关培训10余场,累计培训4000余人次。
加快建设自贸试验区
今年初,安徽自贸试验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印发推进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创新工作举措的通知》,从提升贸易便利度、提升投资便利度、提升国际物流便利度、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便利度、强化法治保障等方面提出一揽子改革举措促进自贸试验区贸易投资便利化。
自贸试验区是全国开放水平最高的区域。设立安徽自贸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安徽的重大使命,是安徽服务国家开放发展战略的重大平台,也是安徽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重大机遇。
“2021年,开放平台展现新局面。我们大力推进安徽自贸试验区建设,112项试点任务落地见效73项,形成44项全省可复制可推广改革试点经验;与沪苏浙共建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设立亳州、阜阳、滁州、马鞍山、宣城、安庆等6个首批联动创新区;区内新增注册企业近1.3万家,实现进出口1540.7亿元,占全省22.3%,实现利用外资额超20亿美元,占全省10%以上。”省商务厅相关负责同志表示。
在为国家试制度方面,安徽自贸试验区立足国家赋予的战略定位,在首创性、集成性上有所突破。
“探索形成了若干具有全国领先意义的改革经验,比如,率先开展长三角海关特殊货物检查作业一体化改革,推动海关跨区域监管一体化;率先开展‘产业化经费股权投资改革’,创新利用财政资金参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省商务厅厅长张箭介绍,探索形成了一批以科创为特色的集成经验,比如围绕科创“全链条”创新,上游研发环节推出“国有新型研发机构市场改革”,下游成果转化环节推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模式”。在形成的44项改革试点经验中,23项都在科创领域,占全部成果的52%。(安徽日报记者 郑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