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格局,需求侧管理,政策不急转弯…
三大要点把握明年经济工作
12月16日至1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会议指出,明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会议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明年要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指出,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起步之年,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深刻认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理解“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会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
对此,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新发展格局的核心是供给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需求端内需扩大,提高供需之间的匹配程度,促进循环的畅通。温彬指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的深远影响,我国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补齐短板,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成了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经济发展方式向更高形态发展的结构之变。
01
工作重心全面转向构建新发展格局
会议明确了明年的八大重点任务:一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二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三是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四是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五是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六是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七是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八是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明年的八大重点任务中,前四项都在聚焦新发展格局。”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指出,如果说2020年宏观经济管理的焦点是强化逆周期调节,那么明年工作重心将全面转向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本质内涵是独立自主、高水平开放。
对外开放方面,继中国11月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后,会议提出要积极考虑加入开放标准更高的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王青强调,这再一次表明,双循环格局绝非关起门来搞建设,而是通过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优化国际循环。我国将继续巩固全球贸易大国地位,逆全球化不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
温彬认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既要求中国经济要积极融入国际发展,按照国际规则办事,更是要求我们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通过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法治化、科学化,让经济效率提高,回报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如此才能提振消费,畅通内需,实现自身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具体改革措施方面,连平表示,2021年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推进:一是要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国企管理制度改革、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优化;二是要提升营商环境,构建公平、公正、市场化、法制化和国际化的统一大市场;三是要规范和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优化金融配置资源效率;四是要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02
扭住供给侧改革主线 注重需求侧管理
会议提出,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此前12月11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
在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如何统筹做好需求侧管理?温彬指出,对终端需求管理,既要加大对中低收入群体的需求保障,也要让产品供给更好地满足高收入群体的新需求。
王青认为,明年乃至“十四五”时期,“需求侧管理”将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协同推进,进一步打通国内经济大循环。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覆盖“三去一降一补”、要素配置市场化等相比,“需求侧管理”将主要聚焦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推动消费、投资和外需结构发生重大调整。
具体来看,连平认为,2021年在投资端应突出有效投资,拓宽投资空间,激发全社会投资活力。围绕“两新一重”,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在消费端应侧重于推动消费升级和提高消费能力,最根本的是促进就业,完善社保,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的规定,充分挖掘县乡消费潜力。在外贸端,通过加入RCEP和其他贸易多边体系平滑波动,出台相关政策扭转历年以来“重出口+轻进口”的结构导向与市场传统认知,通过加强进口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此外,围绕中长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必须有与之相匹配的中长期需求侧管理。”温彬表示,及时启动中长期、涉及制度变迁的需求侧管理工作,有利于缓解当前需求、供给之间的长短错配问题,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更有助于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03
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不急转弯
宏观政策方面,会议指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
关于货币政策,会议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关系。
“由于我国面临国内外的复杂形势和多种风险挑战,需要根据经济形势进行调节,寻求多种目标的平衡,因此货币政策要灵活。”温彬指出,我国经济社会恢复发展中,还有一些短板领域和薄弱环节,例如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等,需要更多结构性、直达性货币政策的“精准”支持。“合理适度”是指货币信贷增长要与经济发展所需相一致,要避免“大水漫灌”式强刺激。
连平指出,“不急转弯”是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关于货币政策的要点。这有两方面的含义,首先是货币政策要稳健,不急着转弯。其次,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逐步回归到正常区间,货币政策基调也在从应对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冲击,转为支持经济向潜在产出回归。货币政策不要搞“急转弯”,即考虑到经济增长已经逐渐恢复,货币政策即便要调整,也是相对平稳的微调。
此外,会议还强调了“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央行此前发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强调“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温彬指出,这主要是由于疫情期间我国宏观杠杆率上升较快,因此下阶段货币政策需纳入更多对防风险的考量。预计下阶段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地平衡稳增长、降成本、控杠杆、防风险等多重目标,科学把控力度、节奏和重点,同时,做好政策衔接和跨周期调控,政策“不急转弯”,防止政策中断带来的意外冲击。
来源:金融时报客户端
记者:李国辉
关键词: 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