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记者从贵阳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根据日前下发的《贵阳贵安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攻坚实施方案》要求,今年贵阳贵安垃圾分类工作以“干湿分类”为重点,开展持续深入的宣传普及教育,通过健全工作责任体系、规范分类投放设施、提高分类收运处置能力,提升厨余(湿)垃圾、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占比,降低其他垃圾处置占比,安全收储有害垃圾,实现全市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置的目标,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分类”的良好社会氛围,打好打赢贵阳贵安垃圾分类攻坚战。
为加快推进贵阳贵安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按照“管行业就要管垃圾分类”原则,今年的工作目标是持续开展入户宣传、“撤桶并点”、定时定点投放、“桶前值守”工作;建设大中型生活垃圾转运(分拣)站13座,实现厨余(湿)垃圾分类收集量占生活垃圾清运量20%且全量分类处理目标;垃圾焚烧处理能力提升至4700吨/日。
为此,贵阳市细化垃圾分类投放设施要求,提升垃圾分类投放质量、加快分类处置能力建设。同时,贵阳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挥统筹牵头作用,组织综合行政执法、商务、生态环境、供销部门,规范厨余(湿)垃圾、其他(干)垃圾投放、收集、运输、处置,提升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收运、贮存、处置能力,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投收运处”闭环管理。
规范垃圾分类投放设施
家庭:设置厨余(湿)垃圾、其他(干)垃圾收集容器,做好“干湿”源头分类。
居民区:开展小区“撤桶并点”,按照服务300至500户或在半径300米左右处设置1处收集点(间),根据“干湿分类”设置分类收集容器,有条件的配置除臭、洗手设施并满足可回收物、有害垃圾贮存需求;小区可结合实际设置装修建筑垃圾、大件垃圾暂存场所。
单位:室内配置可回收物和其他(干)垃圾两类收集容器;每层楼电梯(楼梯)前厅、茶水间及出入口分别设置可回收物和其他(干)垃圾两类收集容器,在门厅或主要出入口设置有害垃圾收集容器;学校(含幼儿园)有害垃圾收集容器应设置在可监控范围;有食堂或无食堂但集中供餐单位,在食品加工及就餐区域须设置餐厨垃圾收集容器。
公共场所:交通站台、城市主干道、广场绿地、商业(金融)街区及文化、体育设施等人流密集区设置其他(干)垃圾和可回收物两类收集容器;引导沿街商铺定点投放生活垃圾。
农贸市场、餐饮服务店(点):设置厨余(湿)垃圾、其他(干)垃圾两类收集容器。经营面积1000至5000平方米的,引导配备厨余(湿)垃圾处置设施;经营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的,必须配备厨余(湿)垃圾处置设施;无场地条件的,由专业公司收运处置并建立台账。
提升垃圾分类投放质量
推行“定时定点”投放。居民小区以“干湿分类”投放为主,由居委会配合指导,小区物业服务企业或业主、业主委员会负责,明确干湿垃圾投放时段(早上7:00—9:00,下午3:00—5:00,晚上7:00—9:00),通过在业主群发送信息、小区宣传栏张贴广告等方式,让居民知晓分类投放时段和分类投放规范,养成“定时定点”投放生活垃圾的习惯。
开展“桶前值守”引导。由居委会配合指导,小区物业服务企业或业主、业主委员会负责,每个收集点(间)安排1至2名分类引导员;通过招募垃圾分类志愿者,组织动员辖区党员、居民群众、物业管理人员、环卫保洁人员、家政服务人员、可回收物从业人员,在定时投放时段进行“桶前值守”,规范居民投放行为,提升分类投放准确率。
创建分类示范单位。持续开展垃圾分类示范试点创建活动,结合社区、单位实际探索垃圾分类贵阳经验。在“三感社区”实施垃圾分类工程,创建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在全市机关单位、医院、学校打造分类示范机构,提升垃圾分类示范农贸市场。
落实分类投放责任。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各类社会组织主要负责人为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各类公共场所经营管理者为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城镇住宅区,村(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为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物业管理单位由属地乡镇(街道)明确分类投放责任人。
健全垃圾分类收转运体系
规范“干湿”分类收运。由各区(市、县、开发区)所属乡镇(街道)负责,在垃圾分类收集点(间)做好垃圾分类投放收集工作。按照“谁招标、谁负责”原则,由环卫市场化企业、厨余(湿)垃圾专业收运企业承担干湿垃圾分类收运处置工作(收集点<间>——垃圾转运站——处置终端),餐厨垃圾由获得餐厨垃圾特许经营权企业进行“点对点”收运至处置终端。保持收集点(间)干净整洁,合理配置分类收运车辆及频次,杜绝运输过程中抛滴漏撒和散发恶臭,做到“日产日清”。
健全可回收物收运体系。规范清理可回收物收集网点和分拣站(打包站),统一标识,收运车辆、计量台账清晰。结合“一圈两场三改”建设和垃圾分类工作,试点推行智能回收柜、线上预约、积分兑换等回收模式,提高居民投递可回收物的便捷性。
完善有害垃圾收运体系。所有居民小区、机关企事业单位有害垃圾收集后转运至贵阳市有害垃圾暂存处置中心,实行以量计价,属地政府或产生单位付费的方式,由具备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资质的单位负责收运,确保有害垃圾安全处置。
加快分类处置能力建设
建设转运(分拣)设施。建设大中型生活垃圾转运(分拣)站13个,集“转运+分拣”功能于一体,配套渗滤液处理及除臭设施,满足其他垃圾压缩转运、厨余(湿)垃圾预处理、可回收物分拣打包、有害垃圾贮存等功能,有条件的配套建设大件垃圾拆解设施,逐步优化城区现有小型中转站。
提高焚烧处理能力。贵阳贵安现有焚烧终端2座,处理能力1500吨/日。2021年12月建成投运花溪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二期项目(1200吨/日);2022年6月建成投运白云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2000吨/日);2023年建设清镇市(500吨/日)、开阳县(500吨/日)生活垃圾焚烧项目,启动东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1000吨/日);2024年建成投运清镇市、开阳县生活垃圾焚烧项目,全市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
提升餐厨垃圾处理能力。贵阳贵安现有餐厨垃圾处置终端1座(600吨/日);2021年12月建成投运乌当区餐厨垃圾处置项目(200吨/日)。
补齐厨余垃圾处置短板。2021年12月建成投运乌当区厨余垃圾处置项目,新增厨余垃圾处理能力200吨/日;2022年12月依托13座大中型垃圾转运(分拣)站配套建设厨余垃圾预处理设施(1300吨/日)。
促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
引导餐厨垃圾源头减量。深入推行“光盘行动”,发挥党政机关、高校等公共机构及餐饮企业引领作用,减少餐饮浪费,有效促进餐厨垃圾减量。
推动一次性用品和包装物源头减量。旅游住宿业不主动提供客房一次性塑料用品;禁止或限制部分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利用;在生产、流通环节推行包装物“瘦身”“裸装”和循环使用等措施,加大邮政快递领域包装物、产品包装物减量力度。
大力推行绿色办公。倡导使用再生纸等循环再生办公用品,加快推动无纸化办公,持续开展示范机关(单位)创建活动。
构建垃圾分类责任体系
建立健全党建引领机制。加强各级党委(党组)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领导,建立市、区(市、县、开发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四级党组织党建引领四级联动机制,组织开展常态化工作。
完善统筹协调机制。市、区(市、县、开发区)党(工)委和政府(管委会)主要领导定期研究部署、调度安排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协调机制,综合行政执法、教育、生态环境、发展改革、商务等行业主管部门定期会商推进全市垃圾分类工作;建立健全部门和单位垃圾分类工作责任清单。
实行领导分级包保。实行领导干部包保垃圾分类工作责任制,由市级领导包保区(市、县、开发区)、县处级领导包保乡镇(街道)、科级领导包保村(居)委会,督促指导责任区强力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强化社会基层治理。各区(市、县、开发区)将垃圾分类工作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载体,落实乡镇(街道)属地责任,将垃圾分类纳入居民自治公约和社区公约,引导村(居)民做好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由村(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单位等负责,通过宣传发动、民主协商等方式,督促辖区单位、家庭、个人履行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投放责任。
健全督查考核机制。建立“3+2”条块结合考核机制,结果纳入市、区(市、县、开发区)、乡镇(街道)年度目标绩效考核评价。
三级考核,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区(市、县、开发区)政府(管委会)垃圾分类工作进行指导督查和考核通报;各区(市、县、开发区)政府(管委会)对辖区机关、乡镇(街道)垃圾分类工作进行督查考核;乡镇(街道)对属地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类社会组织、居民小区进行督查考核。
两项督查,市直各部门负责本行业领域垃圾分类工作的督促检查;市纪委市监委、市督办督查局负责全市垃圾分类工作的专项督查和暗查暗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