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股价持续下跌,美的似乎有些急了。
护盘难题
这无疑是美的的高光时刻。
为了提振投资者信心和维护公司市值,美的相当努力。
遗憾的是,此轮回购并没有带来股价的回升。彼时,正是大宗商品价格狂飙的时期,市场担心家电企业今年的业绩将受到较大影响,作为行业龙头,美的在资本市场也承受较大的压力。从2月23日到5月7日,美的股价再次下跌接近20%,距离历史高点,公司市值已蒸发超过2000亿。
背后的投资方,也在尽其所能。公布第二次回购的当日,公司控股股东美的控股宣布,不低于8亿元资金增持公司股份;5月21日晚,美的集团再次发布增持公告,年近80的美的创始人和实际控制人何享健,拟以不低于8亿元自有资金增持公司股份。
家电行业一向现金流极好,美的历史上也素有股份回购的传统。从2015年-2020年,公司合计耗资约108.97亿元进行过股票回购。
美的在产业拓展方面也非常积极。公司管理层和大股东们很清楚,仅靠家电业务已经无法支撑美的集团在资本市场的想象空间。业内也普遍认为,如果说美的集团的上半场是家电的故事,那么下半场应该是B端的故事。
2月初,美的集团以22.97亿元价格收购A股医疗器械公司万东医疗29.09%股份,加速布局医疗业务;去年11月,美的控股与何享健减持美的集团股份套现56亿,也是为了建设一家国际医院,美的在医疗领域的布局早已开始。
即便如此,美的在资本市场表现仍然乏力,与之相比,很多白马股在跌出黄金坑之后已经大幅反弹,甚至不乏宁德时代这样的重新创出历史新高的公司。
美的历史上,在多元化方面的尝试乃至大跃进,早已不是第一次。
2003年,美的通过收购云南客车厂、云南航天神州汽车及湖南省三湘客车进军汽车领域,随后在昆明和长沙建了两大生产基地。根据当年报道,美的在上述两地项目的计划投资金额达35亿元,目标是形成万辆级别的商用车整车和专用底盘的制造能力,争取在3-5年内进入中国客车行业前列,将汽车项目培育成公司新的支柱产业。
但这并没有妨碍美的扩张的雄心。
2011年,美的营收从1102亿增长到1341亿,增速达到了21.6%,但是净利润从37.4亿减少到34.7亿,下降了7.2%,盲目大跃进带来的负面影响开始显现。
方洪波上任后,对美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传统的、粗放式的投资项目被全面清除。新的投资布局以产品创新和技术研发为核心,并且陆续提出了“产品领先、效率驱动、全球经营”的总体发展战略和“智能制造+智慧家居”的产品端“双智战略”,围绕这三个方面和两个领域构建新的竞争能力。
技术进步带来的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的提升,使美的在近10年业绩大幅改善。
与此同时,美的销售净利率从2012年的5.9%上升到2020年的9.68%,净资产收益率从2013年以来每年都保持在24%以上,成为A股市场盈利能力最强的公司之一,也是当下备受价值投资者特别是外资追捧的核心资产。
2016年10月,美的用高达292亿人民币完成了对德国工业机器人巨头库卡机器人的收购案,成为持有94.55%的控股股东,并形成了超过200亿的商誉。
但是美的显然是志在长远。库卡作为全球著名的机器人和解决方案供应商,其技术能力和市场地位举世瞩目,未来前景不可限量。这种高科技公司能被美的纳入囊中就属奇迹,更何况其对美的原有的制造业务也具备强大的协同效应。
时代发展到今天,对于家电企业来讲,行业的增量空间或许已不大,但是通过技术创新,行业增值空间其实还有很大潜力可挖,多元化并不是唯一的企业成长之道。
盲目的多元化,只会对企业造成致命的伤害。
编 辑 /小市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