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对贵阳市花溪区、遵义市湄潭县、黔东南州麻江县乌卡坪生态蓝莓产业园、安顺市西秀区大坝村、毕节市黔西市化屋村、黔西南州兴仁市鲤鱼村等6个贵州省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正式授牌。作为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标杆,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贵州代表,它们将进一步探索“两山”转化路径,成为贵州省申报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预备队”。

去年,对照《贵州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管理规程(试行)》规定,省生态环境厅在属地市州政府预审和推荐的基础上,经过资料审核、现场核查、社会公示和会议审定等严格的核查工作程序,从本年度提出命名申请的9个地方中择优遴选出6个地方,命名为贵州省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被遴选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6个地方,均结合当地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成效,协同推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探索。通过持续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筑牢生态产业转化根基,围绕自身环境特点和生态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绿色发展成效初步显现,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本地模式和机制,长效保障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

其中,花溪区全面推进“城景融合、产城融合、城乡融合”,探索了具有花溪特色的“公园城市·全域融合”多产业“两山”转化模式;湄潭县依托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以茶产业为代表的生态产业,探索出一条“荒山变茶山、茶山变金山”的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麻江县乌卡坪生态蓝莓产业园厚植“生态优势”、做全“生态链条”、做强“生态经济”,全方位发展蓝莓绿色生态产业,用蓝莓串起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西秀区大坝村历经“穷山恶水—治山理水—显山露水”不懈探寻,以本地金刺梨的种植、加工、产销一体化为主导产业,趟出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乡村振兴“两山”转化之路;黔西市化屋村充分挖掘和保护本地壮美的峡谷风光,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生态旅游开发为突破口,将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成为加快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兴仁市鲤鱼村在村级单元大胆创新实践,依托本地自然生态资源,深挖“旅游+”“文化+”“水+”等业态内涵,从“靠山靠水”到“护山护水”再到“亲山亲水”,最终收获一片好山好水。

据了解,截至2021年底,贵州省共有9个县域创建并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命名,分别是贵阳市观山湖区、花溪区和遵义市汇川区、红花岗区、仁怀市、正安县、凤冈县、水县、绥阳县;共有5个地方创建并获得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分别是贵阳市乌当区和观山湖区、遵义市赤水市、铜仁市江口县太镇、黔西南州兴义市万峰林街道,随着首批省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成功,贵州省已初步形成了省级、国家级示范试点互为接续和补充的格局。

据省生态环境厅党委副书记、副厅长孟宇光介绍,下一步,贵州省将以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为总目标,继续抓好生态示范创建这个正面载体,深入推动示范区、“两山”基地等建设,优化促进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造更多生态文明建设和“两山”转化的示范典型。

关键词: 贵州首批 绿水青山 实践创新 正式授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