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邮局咖啡正式在厦门落地,邮政集团正式宣告进入咖啡界。2月23日,高乐雅咖啡食品(天津)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其背后的控股公司正是老字号包子品牌——天津狗不理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而在此之前,早已有中石化、同仁堂等品牌进入了咖啡赛道。中国现在的咖啡市场真的如此香吗?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约3817亿元,中国消费者饮食观念发生了改变,咖啡逐渐在中国消费者生活中普及。天眼查数据显示,仅去年一年,咖啡行业融资事件达近30起,整体融资额超过170亿元,融资金额创新高。至于类型,有研究形容,要么做快咖啡,节约时间提高效率;要么做格调和阶层趣味,“把时间浪费在美好体验上”。
随着越来越多的品牌进入咖啡赛道,巨头品牌加速布局,新兴品牌争夺抢食,市场也开始进入了混战模式。同样是艾媒的数据,去年中国新式茶饮市场规模2795.9亿元,同比上升51.90%。预计今年新式茶饮市场规模将突破3000亿元。可见,从发展速度和规模来看,新式茶饮和咖啡是旗鼓相当的。这就非常值得玩味了。
首先,快递外卖行业在城市中的高度发达,这是支撑新类型饮品增长的重要原因。这几乎成为所有快消网红产品能够迅速铺开的原因,比如水果、预制菜都是如此。快递的根源,则是消费端在手机上的全天候浸泡。且在手机上购物,产品展示空间更大,价格痛感会相对低,支付压力更低,购买量常常会超过急需和刚需。那么最适合外卖快速送达、包装简便,恰恰就是体积比较均一的盒饭和杯装饮料。
其次,除了物流环节的激励,职场环境的因素同样重要。面对职场压力,年轻人的加班加点熬夜已经是常态,因为这是确保生存的重要途径。那么作为“续命”的食品,往往就只能是茶和咖啡了,且这也是最容易形成团队社交的重要道具。请喝咖啡喝奶茶,是一种相对经济且容易受欢迎的做法。比起动辄请客吃饭,喝咖啡和茶饮是更可持续的适合所有职场人群的低压力方式。
再有,国外品牌对国内市场的轻食,也是国内茶饮和咖啡能够快速崛起的原因。长期以来,西方认为中国没有太多的咖啡文化。除了星巴克等极少数品牌在大城市站稳脚跟之外,大多数是宁愿一包包咖啡卖过来的。因此咖啡品牌的竞争,传统上比咖啡厅的竞争要强得多。然而,当线下选择了咖啡和茶饮这种相比餐厅更简单快捷的店铺类型,那么也会引来更多的出租方和投资者关注,因为其回报会更快,对环境要求也更小。因此,小型化、平民化的咖啡店和茶饮店会更多地获得青睐。
不过,着眼于长远来看,新兴的咖啡和茶饮依然要在中间阶层中争夺市场。因为低端消费者心目中的饮品,可能是不超过5元一瓶的,动辄二三十元一杯的已经是超过承受水平。因此宁愿选择瓶装,放弃即时制作的新鲜感。至于高端市场,尤其追求格调的人都相对稳定,不会轻易往下走,甚至要和网红产品划清界限,这也是新兴产品必须遭遇的一种“反潮流”市场状况。所以中间阶层是一众玩家无法绕开的,竞争激烈也最难突破的群体了。这个时候,拥有不同背书和渊源的咖啡品牌,就得更多地树立自己的人格化独特定位了。(羊城晚报财经评论员 戚耀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