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碳中和是当前最受全球各界关注的议题之一。而企业是落地“双碳”目标的重要主体,如何顺应时代趋势实现绿色发展,是每个企业都必须面临的重要课题,特别是行业领军者的行动,更已成为国家和市场关注的焦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作为高度国际化的企业,海尔智家早已成践行ESG理念的先行者,如今在绿色发展上又添上浓厚一笔。9月2日,海尔智家再循环互联工厂在青岛莱西建成投产,这标志着中国家电再循环产业迎来第一座互联工厂,助推行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国内行业首座!海尔智家再循环互联工厂建成投产

目前我国家电保有量已超21亿台,且淘汰率涨幅高达20%,2022年预计报废量超2亿台。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家电拆解多为物理拆解,缺乏深度加工,实际被拆解处理比例不足20%,回收利用率非常低。

作为中国家电行业引领者,海尔智家积极落实家电企业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本着“先行先试”的原则,率先布局再循环产业板块,以废旧家电为切入点,构建“回收-拆解-再生-再制造”的再循环产业体系,促进再生资源加工利用的规模化和规范化,探索全行业绿色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赋能新时代下全行业创新发展。

落到实际行动上,此次海尔智家建成投产的再循环互联工厂,是中国家电行业首个绿色再循环互联工厂。工厂占地150亩,共设有6条家电拆解线、3条清洗破碎线体、1条静电筛选线、8条造粒线。投产后,年拆解能力可达300万台,再生能力3万吨,提供300多个就业岗位。

值得一提的是,海尔智家再循环互联工厂依托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优势,实现了5个首创:首创“碳中和”绿色工厂、首创互联互通的智能核查体系、首创高效运营的智能化工厂、首创全链路数字化工厂、首创无限进化价值循环的生态体系。拿冰箱拆解线来说,海尔智家再循环互联工厂首创智慧物联技术,关键的破碎环节设备能力和效率较行业高出20%;采用三级滚刀揉搓破碎并经多级工艺分选,废铁分选率≥99%,铝含铜比例≤2%,高于行业95%水平,高效、低成本实现冰箱全自动无害化拆解。

未来,该工厂还将逐步扩展到部件再制造、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贵金属提炼等领域,促进再生资源加工利用行业的规模化、规范化、清洁化发展。

此外,针对废旧家电拆解企业审批流程复杂、信息录入任务繁重等问题,海尔智家正建设国家级再循环产业大数据平台,并以智能核补切入,将该平台拓展到整个再生资源循环利用行业,让全行业的回收企业、拆解企业、再生料研发企业上平台、用平台,不仅助力拆解企业提质增效,也推动行业共创共赢。

线上线下融合!实现回收体系全域化、规范化、可视化

在整个家电回收循环过程中,海尔智家不仅以生产者、回收者的身份积极探索有效的家电回收模式,还精准洞察到用户找不到正规的回收渠道等痛点,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构筑回收体系,实现了回收体系的全域化、规范化以及可视化,让用户交投废旧家电更方便。那么,具体是如何做的呢?

从全域化来看,海尔智家形成了全国全覆盖的触点网络。当前,海尔智家的回收网络已整合了3.2万家线下门店、10万余名服务兵、100余个物流配送中心,覆盖全国2800多个县市,城市可以到每一个小区,农村可以到每一个乡镇。

从规范化来看,海尔智家建设用户可信任的回收平台。用户通过海尔智家体验云APP、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回收渠道,提交服务需求,平台通过整合专卖店、服务兵、物流等海尔及社会化资源,提供网上预约、上门回收等全流程服务。同时,平台通过订单流、货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保证了货物品质和交易真实性,解决了目前中国家电回收流程不清晰、回收体系不明确、回收服务不到位的行业难题。

从可视化来看,海尔智家打造了信息可追溯的流转体系。针对回收家电的去向,海尔智家还利用标识解析技术,给每一台机器都对应唯一一个旧机码,从而实现在收、储、运、拆等各个环节全流程可视、可溯、可查,明确旧机流向,保障废旧家电得到安全、高效、合规的处理,实现循环利用。

考虑到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家电生产国和消费国,家电循环具备了落实“双碳”战略、实现社会循环经济等多重意义。据了解,一台空调拆解出的铝材可以制作190个易拉罐。另有研究报告显示,若未来冰洗空等常用家电实现全面能效升级、使用绿色家电产品将至少减少居民生活用电10%以上,助力节能减排。

可以说,海尔智家建成投产中国首座家电再循环互联工厂,并搭建起全域化、规范化、可视化的回收体系,在引领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同时,也必将提升用户绿色低碳意识,引导用户更新换代、消费升级。

事实上,推动家电回收拆解只是海尔智家遵循绿色发展理念、践行ESG的其中一环。发展道路上,海尔智家始终牢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践行“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经营、绿色回收、绿色处置、绿色采购”的6-Green(6G)战略,将ESG理念融入品牌发展历程,积极承担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责任与使命,致力于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建成投产 再生资源 循环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