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任贤齐2023逍遥游线上演唱会落幕,成为TME live2023年首场刷屏的线上演唱会。


(资料图片)

图片来源:腾讯音乐供图

过去一年,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赛道发力,平台和艺人相互借力,创造了一场又一场的现象级演出。我们因周杰伦、孙燕姿的回忆杀流泪,和着崔健、痛痒乐队的鼓点在屏幕前摇摆,我们曾在元宇宙空间里找到观演的“上帝视角”,也看到小众的黄梅戏、话剧、舞剧走出爱好者的圈子,传播给了更多的观众。

三年来,人们似乎渐渐习惯了线上看演出。元宇宙、XR技术在线上成熟应用,定制化内容增加。线上观演不再是疫情下的无奈之举,那些“演出就要看现场”“线上有什么意思”的评价已经鲜少出现,苦涩的味道渐渐消散,一场场期待仍旧留存,像曾经期待线下那般。

不过,2023年伊始,线下演出已经呈现一片向好之势,Livehouse、话剧、演唱会等集中官宣,线上演出会重归沉寂吗?每日经济新闻就此采访平台、头部演艺公司的负责人以及行业协会的专家。他们一致认为,技术是今后线上演出能否持续吸引观众的关键。

平台、艺人相互借力

创造现象级演出

回顾2022年的线上演出,“回忆杀”滚滚而来。4月张国荣,5月周杰伦、罗大佑,9月刘德华,11月鹿晗和周杰伦隔空打擂……各代顶流歌手带着“回忆杀”的利刃,刺破线上演出的天花板,刷屏现象级演出频频上演。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观察到,越来越多的头部艺人开启了个人线上演出,而头部艺人演出也成为平台的引流工具。平台间的竞争,尤其对于头部艺人的竞争进入白热化,罗大佑VS孙燕姿、周杰伦VS鹿晗,隔空打擂的情况时有发生。

“互联网平台争夺的是注意力,并不在意某一个项目能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所以会更欢迎免费的东西,也更关注流量高的头部艺人”,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潘燕分析,“但这种模式不是可持续的,头部艺人是有限的,重复的内容也会造成审美疲劳,真正能够持久撑起平台内容的可能还是在寻找机会的许许多多的中尾部艺人。”

北京迷笛音乐传媒CEO尹龙也呼吁更多的中尾部职业音乐人投入到直播里面去。“哪怕只是弹着琴和大家聊一聊,可能就能吸引更多的粉丝去看线下演出,这样才能线上线下相互促进。”

中国传媒大学张丰艳工作组主持编写的《2021中国音乐人报告》调查显示,2021年有38.33%的音乐人进行过音乐类直播。在音乐人没有选择做音乐直播的原因中,“时间精力不充足”和“过度娱乐化,不具备音乐的专业性”仍然是两大主要原因。

平台端看,2020年,参与线上演出的平台还集中在网易云、腾讯音乐等音乐平台。2022年,短视频平台加入竞争,快手依靠顶流周杰伦刷足了存在感。抖音则通过五月天、孙燕姿等站稳了脚跟。背靠腾讯的视频号也不示弱,利用强社交的属性,依靠张国荣、周杰伦重映演唱会接连拿到刷屏级热度。腾讯音乐(HK01698,股价33.9港元,市值1164亿港元)则靠着多年的积累持续发力,2022年第三季度举行共32场线上线下演出活动。

随着线上演出进入冷静期,平台也在探索更健康的增长方式。抖音相关负责人回复记者称:“线上演出在选择艺人时没有局限性,主要还是从‘用户希望看到什么样的内容’和‘艺人能创造什么样的内容’出发,来考量目标艺人,也会不断地尝试不同的艺人阵容、内容搭配和产品玩法,希望每一场都能给观众带来更好、更新的体验。”

此外,演出形式也呈现多样化,唱聊、幕后直播、实时互动、虚拟演出等针对线上演出的定制化内容出现。“一定是定制化的东西才能体现线上演出的价值,2022年虽然不少重映的效果也不错,但这不代表大家的需求,是观众在特殊情况下的选择。”摩登天空副总裁张翀硕表示。

五月天《诺亚方舟十周年特别版》跨年演唱会就采取了线上专供的形式。据相信音乐介绍:“此次演唱会是耗时8个月,1.5亿新台币打造宛如电影《奇异博士》般的视觉效果,此次直播在抖音收获了1.9亿人次的观看次数。”

线上专属定制化内容增加

线上直播成为文化演出“第二舞台”

“剧组人也来了,台也搭了,最终决定今天晚上7:30线上直播,门票1元。”2022年7月,一条文案在四川人的朋友圈流传。舞剧《醒·狮》又延期了,这已经是成都场的第三次延期。多次联排准备后,创演团队决定推出“云端剧场”。

出乎意料的是,这场“迫于无奈”的直播当天的观演人次超过300万人,微博热搜最高第七位,成功出圈,成为演艺行业2022年的现象级事件。

潘燕表示,相比演唱会,2022年更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剧目类线上演出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虽然流行音乐演唱会的关注度更高,但线上演出的进步不应只局限在演唱会和流行音乐。”

11月8日,抖音发布《2022抖音演艺直播数据报告》。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包括戏曲、乐器、舞蹈、话剧等艺术门类在内的演艺类直播在抖音开播超过3200万场,场均观众超过3900人次。

2022年5月,国家大剧院举办了线上系列演出两周年演出活动。两年间,国家大剧院线上共有121场制作播出,累计超过12000分钟的视频节目,包括音乐会、歌剧、舞蹈、话剧、戏曲、舞台艺术电影等多艺术门类,全网总点击量累计超过34亿次。

2022年6月,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在70周年纪念日推出经典剧目《茶馆》的线上版。据统计,当晚通过网络平台观看直播的观众达5000万人次。

不同于两年前的“权宜之计”,如今的线上直播正在成为文化演出行业的“第二舞台”,为演艺事业带来新增量。

潘燕认为,如今线上演出定制化的趋势对剧目类演出来说非常重要。“流行音乐演唱会,靠得更多的是歌手或音乐的影响力,转线上相对更容易。但剧目类演出,无论剧情节奏还是演员的表演都是更适宜于在剧场线下观演的,如果只是简单拍摄就照搬到线上,情感传递和艺术表达会大打折扣,没有沉浸式的体验,没有影像化的再创作,很难抓住屏幕前的观众。”

以中国歌剧舞剧院舞剧团业务考核展示《舞上春》为例。2021年,《舞上春》开启线上演出,虽然进行了很多科技尝试,但本质上仍然是线下搬运,当时的实际传播和呈现效果未能出圈。

2022年,《舞上春》升级制作,在线上版本的拍摄中尝试了接近电影语言方式的镜头手段,自3月就开始筹备,于11月17日以付费点播的模式在腾讯视频、优酷视频、哔哩哔哩等七大平台同步上线。除此之外,还配合流媒体传播特性,邀请顶尖舞者陪看畅聊活动,同时邀请演员和主创人员召开了线上见面会,最终成功实现破圈。

2022年《舞上春》线上演出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据中国歌剧舞剧院统计,2022年,《舞上春》三场线下巡演总票房收入为136万元,11月底线上演播及数字藏品销售20余万元,全网曝光量过亿。

除了国有机构,很多民营艺术团、传统艺术家也主动走进直播间,开启线上演出,甚至线上演出已经成为部分艺人的主要收入来源。

“从量级上来看,几万、十几万粉丝,几万收入可能很少。但具体到本就收入不多的艺术家、艺术团,这些就是一笔可观的收入增长”,潘燕解释,“有些艺术团没开线上时,只有当地老戏迷或者以社区惠民项目吸引人来观看,但通过线上可以覆盖线下群体,吸引新观众。”

线上演出仍做着流量生意

观演需求正由刚需转向娱乐消遣

据北京市文旅局数据,2023年元旦假期,线下演出场次基本已经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全市75个剧场举办线下营业性演出共计91台303场,吸引观众5.7万人次,票房收入849.3万元。

那么,线下演出是否会影响线上演出的发展?多位从业者均表示,两者不冲突,内容方可以同时提供两种内容,关键在于用户是否买单。

如今,线上演出仍然做着流量生意,大多靠赞助费覆盖成本,以免费吸引C端用户流量。

摩登天空是最早尝试线上演出的一批。2020年2月4日就和B站合作推出了“宅草莓不是音乐节”,当年2月22日立刻又开始第二季,联合今日头条和西瓜视频等平台,成功实现商业化运作。

据张翀硕介绍,现在音乐公司和平台合作主要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平台主动采买,机构或音乐公司授权给平台,收取授权费。另一种是音乐公司和平台共同合作推动商业化。“摩登的大部分项目都是先有商业化再去立项。你可能看到我们推出了8个节目,但实际上可能孵化了十几、二十个,最终能够实现商业化落地的是8个,其他的可能就流产了。”

随着线下演出恢复,张翀硕认为:“线上演出将向‘视频节目化’转变,用户需求也会从居家时期线上参与、付费观演的刚性需求向观看长视频内容的娱乐消遣需求转化。但在长视频的内容中,相对影视剧综等用户群体更大的类目,‘演出类的视频内容’竞争力略显不足。”

“线上演出如果只是单纯地放一个回放或者是直播,还是有局限性的”,尹龙说道,“未来只有利用技术提升线上演出的感官体验,才有可能有更多的付费演出。否则没有顶流很难向C端付费,这其实是一个不太健康的商业模式。”

据潘燕预测,接下来线下演出恢复正常后,大家放在线上的精力就会减少,因此线上一定要去尝试新的模式,尝试如何产生市场价值。“你不能永远免费,定制化意味着更多的投入,但如果不能产生市场价值的话,谁来做投入?”

据悉,爱奇艺2021年打造的the9“虚实之城”沉浸式虚拟演唱会投资成本过亿,而一场类似于洛天依万人级的全息投影演唱会的成本也高达千万元。

图片来源:爱奇艺

只有创造出“阿凡达世界”

用户才有真需求

元宇宙开启演唱会的360度视角观演、XR为线上演出带来沉浸式体验……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线上演出多样化,与此同时,线上演出也成为技术的表现载体。压着2022年的尾声,快手宣布成为周杰伦元空间独家合作伙伴,共同探索音乐元宇宙的可能性;pico推出《李玟“千禧之境”全虚拟VR演唱会》。

尹龙表示:“技术是能够改变业态的关键,但重点不是在技术好坏,而是在于要给乐迷新的观感,让乐迷在线上体验到live的魅力。”

要达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五月天在2023线上跨年演唱会中,运用XR(扩展现实)技术复刻十年前的《诺亚方舟》演唱会,在演唱会末尾,诺亚方舟从天而降。事后,很多网友称仿佛看了场科幻电影,制作团队“8IDStudio”在微博分享了幕后制作故事称挑战很大,“虚实之间,何时转换的时间点都要去对”。

五月天跨年演唱会运用XR技术呈现“诺亚方舟”从天而降,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抖音在“复刻”线下演出的体验时做了很多尝试,例如增加互动玩法等。抖音相关负责人表示,透过小屏,和观众产生共鸣其实有先天的局限性,因此也更加关注如何在方圆之间把演出内容的魅力传递出来。“难点主要还是现场感,在线下观众和艺人处于同一时空中,艺人和观众,观众和观众之间都会有互动,有共鸣。在线上捧着手机、看着电视机,其实很难达到这样的一个状态。”

尹龙认为,技术之外,线上演出也对基础建设和硬件软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现在拥有VR设备的用户仍然较少,这也导致技术内容制作出来缺少可承接的用户,进而影响线上演出和技术的融合。

对于线上演出的技术化,行业均充满信心。“未来大家不会停止对线上演出的探索,可能数量上会压缩,但形式会越来越多,也会有更多的技术性尝试。”潘燕说。

抖音相关负责人对未来的线上演出作了展望:一方面,未来线上和线下的体验壁垒会逐渐消解,借助流量优势,演出直播间变成喜好的交流场,有助于观众满足社交需求。另一方面,线上演出也会演变出自己的特点。首先无门槛的观看体验,随时随地都能融入其中,带来更多的体验价值;其次是更丰富的互动环节,让更多观众参与到一场表演中来;三是在内容上可以创造更多可能性,VR、AR等技术革新,传统音视频技术进步……在内容提升上,线上将比线下拥有更多的优势。

“未来的线上演出将是真正意义的沉浸式体验,如同阿凡达对于未来人类的分身的想象一样,是一种跨时空、超现实的在现实生活中无法体会的体验。到那时,这样的线上演出将成为用户的刚需”,张翀硕说,“我坚信未来人类一定会有一个镜像世界,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积累,去创造镜像世界里面的数字资产。”

目前来看,已经步入赛道的平台和公司肯定不会轻易放弃,但线上演出天花板的高度还要看技术的应用情况。如果线上演出能实现完全不同的观感,或许也能创造一个新世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每经影视”(ID:meijingyingshi),作者:宋美璐,编辑:梁枭,经授权发布。

关键词: 诺亚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