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来自河南郑州的杨先生在上海识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得物”App上寄售一个路易威登(LV)的包包,出价时不慎将15999元标成了1599元,尽管杨先生在发现价格输错后,立即决定改价,但包包已经被人秒拍,“我是9时14分出价的,包包9时14分29秒就被拍走了”。随后,杨先生多次联系“得物”客服申请撤销订单,依旧无果。
1月13日,“得物”方面回应称,平台联系买家多次沟通追回商品,未征得同意。“这个包包售价1599元,经卖家再次确认后,被买家成功拍下,产生真实交易形成订单,平台无权干预。”得物方面解释道。因卖家与买家之间产生了买卖合同关系,如果行使因重大误解产生的合同撤销权,需要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平台会在法律范围内给予最大程度的配合支持。
(资料图片)
一般来说,当物品出价与市场价相差过大时,都会有平台或系统提示,难道得物没有提示吗?
对此,杨先生表示:“当时着急没看清楚,据客服说有提醒。”“得物”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在平台上,当卖家出价明显低于商品市场价时,在卖家的系统中,会有弹窗提醒,请卖家确认出价是否正确,并需要卖家确认并点击按钮“继续出价”后,方能出价成功。”
得物,成立于2015年,原名为“毒”,是上海识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一个电商手机APP,最初为运动鞋资讯应用,借助“节点城市”拥有的充裕资本资金优势,以及“上海企业”在全球拥有的美誉度和影响力,短短五年,得物App从Sneaker(球鞋文化)互动社区的垂直网站,一跃成为当前“新一代潮流网购社区”。
2017年引入交易功能。得物手机应用分为电商和社区两大板块。电商交易涵盖鞋、衣服、手表、配饰、3C数码、家居家电、美妆等品类。第三方商家和个人可以入驻得物平台,与其他用户进行交流。得物App开创性的推出了"先鉴别,再发货"的购物流程,对电商货品实现了“强中心化的平台监管”机制,探索出电商平台交易新模式。自此,得物开始崛起。
不仅“强中心化平台监管”机制,得物也因平台展示页面的简洁便利而闻名。商品均以单品而非店铺的形式呈现,每款商品在平台也只有唯一的展示页面,减少了消费者亲自筛选店铺和商品的时间和精力,可以很快找到自己想要的商品。得物App相关负责人表示,自2017年上线交易功能,这种商品呈现形式就得到大量消费者的认可并沿用至今。“把简单交给用户,把复杂的东西留给我们自己,并用科学、专业的方式把它做好,这是我们的理念,也是我们长期的坚持。”
得物一直对外宣称的是先鉴定后发货,令人感到讽刺的是,多次有消费者在得物平台上买到一次假货,并被消消费者保障联合协会给点名通报批评。
2020年6月17日网友“用户7473758362”在得物APP上购买了一款Burberry的相机包,6月20日晚上收到了货,开箱后查看,发现有很多瑕疵,和正品存在较大的差距。随后在6月21日,该网友通过“优奢易拍”做了专业鉴定,结果是假货。
2021年7月1号,雷女士在“得物”APP上花费2639元,购买了一款阿玛尼手表。然而收到货只戴了11天左右,这块手表,表盘两侧的外观金属竟然出现了色差。得物解释可能是汗水腐蚀导致,多次协商后得物表示可以赔偿100元到300元不等,并说明无法退货,雷女士并未接受表示会去鉴定,后续未知。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有网友表示,在得物平台上面购买了一款货号为FX9028的椰子350亚麻亚洲限定鞋子,购买前平台鉴定为真品,但收到后发现鞋子有很多瑕疵,通过得物平台再次检验后,得物APP合作鉴别师的鉴别结果为假。
这款名为“得物”的APP却因涉及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问题,被中国消费者协会点名通报。6月29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618”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显示,监测期内,中消协共收集得物APP有关负面信息8735条,主要涉及假冒伪劣、鉴定费、优惠券等问题。
其实早在之前得物就被央视点名过很多次,如假冒伪劣、炒作球鞋等问题。而为了能够顺利破圈,改变消费者对其炒作球鞋的刻板印象,得物一直都在往潮玩领域布局。令人吃惊的是,上海市场监督管理局对9家电商直播平台销售的产品进行抽样检查,结果发现其中不合格率最高的就是得物,达到50%,一时间惊呆众人。
得物以“先鉴定,再发货”的防伪措施而出名,但竟接二连三爆出假冒伪劣事件,确实有些贻笑大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