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有风险,不回有遗憾。春节假期,我市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压力何在,全市基层医疗体系又该如何破局?记者为此进行调查采访。

今年返不返乡?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农村地区地域广、人口多、底子薄,是疫情防控重点地区与薄弱点。

今年39岁的陈先生在广东惠州工作,目前暂未感染新冠。眼下,这份幸运也让他倍感纠结:“父母在农村,返乡路上有风险,怕自己感染再传染父母,但整整3年没回家,还是想回去看看。”

“阳康”不久的叶女士在上海务工,因担心病毒差异导致家人交叉感染,迫不得已选择“就地过年”。“家人健康是第一要务,等疫情高峰期过去,我再回去与父母团聚。”叶女士说。

原本在京打算回家的易女士则被家人“婉拒”。易女士的父亲说,女儿回家路程远、折腾人,还要冒感染风险,得不偿失,不如踏踏实实在外过年。

基层医疗机构压力几何?

“春节临近,我村人员流动增多,全村新冠病例也跟着增加。”天元区雷打石镇铁篱村村医李冬至表示,防疫新政出台后,作为全村村民健康的“守门人”,村里的公共卫生、防疫等事务均由村医一人承担,压力较大。同时,他向上级申报的10类药品,也只拨付到位2个品种。“医务室现只有少量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其他防疫药品紧张。

在攸县三联村,村医刘二明同样对卫生室药品紧缺表示担忧。他说,春节回乡潮来袭后,当地不仅流动人口翻倍,而且新冠病毒感染风险增加,他晚上出诊量也较往常有所增加。

如何应对疫情冲击?

罗大爷来自炎陵县,一周前,他不慎摔倒导致左髋粉碎性骨折。由于他还患有前列腺癌,且感染了新冠病毒,受伤后,老人被当地基层医疗机构迅速转入市中心医院。

为全力抢救老人,市中心医院立即开辟绿色通道,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专家会诊。因手术及时,罗大爷最终化险为夷。

目前,我市农村医疗以医联体为载体落实分级诊疗,建立起基层家医网格,辖区内0~6岁儿童、孕产妇、65岁以上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患者等人群均有台账。

基层医疗机构统筹区域医疗资源,理顺转诊流程,以网格化布局、医联体为载体,每所基层医疗机构明确1个以上对口联系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按照分级医疗、患者自愿、就近转诊、连续性诊疗原则,落实与认识重型/危重型早期预警指标,俯卧位通气治疗,确保新冠急危重症患者早识别、早救治。

此外,全市139家基层医疗机构均设置发热门诊(诊室),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部分病区实施改造,储备床位、隔离房间,设置缓冲病房。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召回已退休医务人员24人,医共体牵头单位支援医务人员98人。同时,按照先农村后城市、先高龄(80岁)后低龄(60岁以上)等优先原则,市本级首批免费发放6万份老年人“防疫健康包”;832个家庭医生团队融入2032个社区网格,居民随时可通过市县两级的网站、微信公众号查询家庭医生网格化布局、姓名和联系方式。

关键词: 医疗机构 市中心医院 医务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