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科学服务赛道依旧火爆。
作为其中的佼佼者,泰坦科技已经完成了11轮的融资,这块金烧饼深受资本的看重。泰坦科技公司及下属控股子公司自2020年4月3日至2020年12月31日,累计获得与收益相关的各类政府补助合计1505.626万元。
根据天眼查显示,泰坦科技是一家科学服务提供商,专注于为科研工作者和质量控制人员提供一站式实验产品与配套服务。聚焦实验室场景,覆盖客户研发准备、研发过程、研发后期和生产质控等科学研发各个阶段,下游客户涵盖高校、科研院所和政府机构等,分布在分析监测、节能环保、生命医药等多领域。
泰坦科技可以说是国内科学服务赛道的“全能选手”,同行中的领跑者。
2020年10月,在科创板上市后,市值更是一路猛增,根据百股经数据,已经从2020年的50.78亿元涨到现在的216.17亿元,目前来看在国内的科学服务赛道尚未产生有力竞争者,泰克科技一马当先。
2020年疫情黑天鹅下,仍然获得好成绩,销售收入达到13.84亿元,同比增长21.01%,净利润1.03亿元,同比增长38.65%。那么2007年才成立的泰坦科技是怎么成长为“科学服务第一股”的,它繁华的外表下又藏着怎样的隐忧?如何在风口上舞蹈?
虽然泰坦科技在国内“风光无限”,但是比起国际巨头赛默飞世尔还有很远的距离。直到今日,赛默飞世尔依然是泰坦科技的对标企业。力图囊括仪器、设备、耗材等,和实验室解决方案等方方面面,服务到各行各业。
其实赛默飞世尔只比泰坦科技早成立一年,但是可以称得上是高速发展。从2020年的营收来看,赛默飞世尔在全球营业收入达到322.18亿美元,在我国的营业收入为27.92亿美元,而泰坦科技为13.84亿人名币。泰坦比之赛默飞世尔还是少年的模样。
在经历了多年探索,再加上海外企业做模板参考,泰坦科技的发展路线已经明确,但是在实际中还是面临“两难”境地。
三、增大体量,从渠道发力
泰坦科技之所以在“两难”的天平上晃悠,体现了它想要快速增大体量的迫切心情。
目前行业集中度较低,企业存在小而散的特点,满足小企业的需求其实也是在增大体量,也是服务平台的价值所在。
泰坦生物最终要将服务落实到实验室场景,那么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可以加快此流程的进行。采取“双核驱动”的发展模式,将行业基础设施“探索”科学服务平台和仓储物流系统相结合,将解决方案或者产品直达终端用户。
具体来说就是,“探索平台”在其中扮演了指引的角色,战略用户能够完成从“找什么”到“买什么”。说白了,其实更像一种电商模式。针对客户误购、选择困难等问题,帮助客户快速精准得选择目标产品然后下单。而实验室管理系统起到辅助的作用,提供在线采购管理等管理云平台功能。
解决渠道链问题是远远不够的,目前泰坦科技的难处在于,营收来源还是以华东地区为主,向外辐射,而华东地区的营收占到主营业务约77%。是因为华东地区的销售网络比起其他地方覆盖程度更高、售后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泰坦科技铺设全国化业务的任务还很重。
针对这种情况,除了布局渠道之外,引流推广也是必不可缺少的步骤。若是企业通过平台大数据精准营销,既能够以低成本方式推广,又能够扩大知名度。
接下来,泰坦科技不仅要平衡“两难”的天平,而且通过铺设的渠道链、加大宣传力度进而扩展自身业务才是重要的事情。赛道虽热,若是在某一环节落后,就可能被后来者迎头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