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东莞7月25日凌晨开启新一轮楼市调控,首次对二手住宅采取限购。7月以来,南京、宁波、深圳等多个城市都发布了楼市新政。整体来看,各地在支持刚需购房的同时,加码调控力度,遏制投机炒房。不断收紧的楼市政策释放了什么信号?未来是否还会有其他热点城市跟进,加码调控?

打击落户炒房现象 利好刚需购房者

东莞这次发布的新政里,最具看点的是非本市户籍购买首套一手、二手房需要1年以上社保,二套需要2年以上社保。在东莞行政区域内拥有2套及以上商品住房的,暂停向其销售商品住房。这是东莞首次对二手住宅采取限购。

东莞此次楼市调控升级,被认为是深圳限购新政的延伸。作为全国楼市风向标,7月15日深圳推出八条楼市调控措施,最大的变化在于针对深圳本市户籍购房门槛的提高,要求深圳户籍持有者落户满3年并且社保满36个月才能购房。深圳市房地产和城市建设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锋介绍:“之前的户籍购房政策是入户即可购房,而且家庭可以购两套房,单身购一套房。这次提高了年限,也是考虑到深圳入户比较便捷,出现了借助入户进行市场炒作的一些问题。”

贝壳研究院分析师陆卓玉分析,这次深圳新政的针对性极强,在打击落户炒房现象的同时,对刚需购房者依然友好。陆卓玉表示:“本次新政最关键的调整在于‘调整商品住房限购年限’,精准打击了上半年深圳落户炒房的现象;另外,本次楼市新政并未对居民购房套数做出进一步限制,有助于深圳本地正常购房需求的稳步释放。”

优先满足刚需 完善限购政策

除了东莞和深圳以外,从7月15日以来,南京、宁波、杭州等地也相继出台了涉及限购、限售、遏制假离婚买房等调控政策。这些新政的出台,都或多或少地存在拔高买房门槛,打击炒房客,向刚需尤其是向无房家庭倾斜的特点。

以南京为例,7月23日,南京发布楼市新政,涵盖土地出让、优先购房、完善限购等九项具体措施,被称为“深水炸弹”,关键内容主要有两个:一,商品住宅项目向南京户籍无房家庭提供每批次不低于30%比例的房源;二,如果家庭名下有2套房,夫妻双方离婚后2年内都没有购房资格。对此,Q房网南京市场研究中心总监桑颖程说:“一是对刚需无房人群的保护,增加了他们在摇号上的成功率,也表达了南京对于人才的渴望,希望人才能够留在南京安家落户。并不是一下子将一套二套的客户交易全部封死,而是一边打击炒房行为和遏制投资行为,另外一方面也给正常的家庭置换或是改善条件的客户留有一定空间。”

为什么不断有地方出台收紧政策?

楼市政策调整是因为现实需要。记者注意到,近期发布调控政策的城市,大多出现了房价明显上涨的情况。数据显示,东莞上半年新房网签约244万平方米,同比微增3.3%,创近四年同期最高;二手房成交均价19640元/㎡,环比上涨13.5%,同比上涨21.7%。南京4月份新房价格环比涨幅跃升全国第一,5月、6月稍有回落,但仍然排名靠前。深圳上半年二手房成交套数达到44000套,同比上涨41%,仅次于去年下半年,成交均价同比上涨8%。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预计,这一轮调控政策有可能超过15个城市会发布不同力度的收紧政策。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目前在各城市放宽户籍政策的背景下,一大波购房潜在需求正在释放,针对这批新的购房者,楼市调控如何展开需要各级部门提前布局,始终坚持房子“只住不炒”的根本属性不动摇。严跃进表示:“今年的户籍政策不断改革,尤其是一些大城市、省会城市,这些区域如果后续户籍人口政策放松以后,肯定会适当增加一些潜在购房需求,我认为是今年一些房管部门和一些社保人力资源部门所需要重点关注的,要进一步促进落户就是为了安居乐业,而不是为了炒房。”

靠房地产拉动中国经济?NO!

深圳、南京等城市陆续出台调控措施,显示出房地产市场调控仍然会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也对一小部分人认为的“靠房地产拉动中国经济”进行了回击。

《经济日报》发表评论:不靠房地产,经济难回暖?绝非如此。评论指出,在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中,除了个别年份,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占比要远低于基础设施投资占比,更低于制造业投资占比。与此同时,今年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和制造业投资的反弹力度要快于房地产开发投资,说明应对经济下行并没有启动房地产开发投资。

事实上,中央在房地产调控上保持了政策定力。周五(24日)召开的房地产工作座谈会再次明确,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因城施策、一城一策,及时科学精准调控,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记者田芳毓)

关键词: 东莞 炒房